《饥饿帝国》读后感1500字

饱暖才有好生活——《饥饿帝国》读后感1500字:

精装四百多页的书,读到三百三十左右松一口气,后面都是注释。作者从一种诡异的角度来英国历史,那就是食物的发展与变化。从一开始的不拘小节,到后面的瓷器茶杯,文化礼仪是在温饱之后的附庸风雅的东西,它可以潜移默化影响当代人,你我都无法逃脱。有意思的是,文化里有很多其他国家的影子,没有什么东西是真正自创的。

每个章节都擅用某一句话来引言:

1784年1月22日兰开夏郡斯卡瑞斯布雷克的莱瑟姆宜家在吃土豆炖牛肉。

接下来作者就开始分析土豆和牛肉在当时背景下的使用情况,想象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吃着食物,外面或许有战争,也许部分食物供给暂时不足,以土豆作为主食等等。作为一本社科类的文章,这点可谓妙极了。不枯燥,有代入感。

最早出现的中国人的身影是在一百前,作者提到:

茶是进入英国市场的最后一批新殖民地货物。1667年6月,他回到家发现,“我的妻子正在泡茶,药剂师佩林先生告诉她,喝茶有利于治感冒和带下病。”

不禁让人想起原先可乐也是咳嗽药品中提炼萃取出来的。因为对身体有帮助,人们愿意尝试新鲜食物,拿着自己的身体当小白鼠,只要医生专家说一句,大伙儿都会一窝蜂去争鲜。很可惜好景不长。

饱暖才有好生活——《饥饿帝国》读后感1500字.jpg

印度茶口味强烈,香味醇厚,在英国管理的干警整洁的环境下种植、加工和包装。到了1900年,中国已经退出英国市场,让贤印度茶和锡兰茶了。

主食方面在英国主要是土豆和玉米,大米太昂贵了,不可能给黑奴吃。他们的标配是玉米粥。17世纪有一段说知道如何种植稻米的人是非洲黑奴。黑奴被迫学会自给自足,而且稻田需要人工灌溉,体力活也自然落到他们的身上。18世纪30年代,他们劳作耕田就是稻田了。

令人意外的是甲鱼有一段时间盛行于世。

18世纪下半叶,商人开始庆祝自己与甲鱼餐的贸易世界产生了联系。在《女士完全指南或烹饪大全》里玛丽·科尔给出了可怕的指南。

她还有一份假乌龟汤食谱,可以用小牛的头代替乌龟。

那段时间身份的象征是请人来家里做客,从餐具到食物都是炫耀。甲鱼在中国90年代也流行过,那时候一只大甲鱼约莫100-200元人民币,节省的人家吃完甲鱼还会保留甲鱼壳,留待日后小区里废品回收,价格据说也有十几块。和我们现在一样,对于机器的态度大多带着不够友好的姿态,

1871年饼干终于机械化后,当时的评论里有这样一句话:咋听起来,非常滑稽,就像蒸汽机孵出了小鸡一样。

手工饼干除非是大店铺里的,否则网购也不敢买,没人知道添加剂是什么,没人知道卫生问题。食物是头等大事,当时的人接受得了缝纫机、面包烤炉……

可人类是用于冒险的,一旦有人发现可行,很快就会流传开来。

实际上,他们的生产量太大了,以至于没修感叹,“饼干似乎成了所有人的主要食物,而不是少部分人享用的零嘴”。

1822年,体面还比较新潮。当地传教士约翰·威廉发现一个比连续举行祷告会更有效的改变岛民信仰的办法:向他们灌输大量的文明习惯。

之前提到过的喝茶用的瓷器必须是中国进口的,小岛上传教士自费购买装了大钟、母牛、绵羊、女士漂亮衣服、鞋子、袜子、还有一些罐子、杯子和茶叶。传教士解释说:“会想加糖,用茶杯——他们会想要一个桌子……接着就会想要坐下来。”

这点子很聪明,相比和村民谈论理论知识,不如拿实际的东西来说服他们,改变生活习惯,转而改变思想和信仰。可惜牧师最后是被吃掉了,也不知是太饿还是村民们恼怒所致。潜移默化的例子有很多,书里还提到一种叫做“梅子布丁”的东西,和军队精神挂钩。是感恩节吃火鸡的前身,这一切谁又能想得到!

这是一本有意思的伪食物书,整理了英国几百年来的主食零食的变化曲线,从而说明了当时英国的环境政治和人们的生活。饱暖思淫欲啊!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本站内容纯属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处理)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