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之谜》读后感1000字

《硅谷之谜》读后感1000字:

上周六在博库书城看书,读了一半《硅谷之谜》,这几天断断续续读完了整本书,再一次对吴军博士感到非常佩服。

《硅谷之谜》算是《浪潮之巅》的续作,主旨是分析硅谷之所以为硅谷的原因。很多人或媒体会将硅谷形成的原因归纳为“气候好”、“有大学(斯坦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旧金山分校)”、“风险投资”、“政府扶持”、“知识产权保护”等,其中Google原CEO施密特就是气候说的支持者之一。

吴军博士分别就每一个观点进行了再分析和解读,逐一否认了这些原因,并承上启下,分析了硅谷的发展和独特之处——叛逆和对叛逆的宽容、多元文化、拒绝平庸,以及硅谷的企业文化——宽容失败的文化、扁平式管理、工程师文化、不迷信权威、拥有改变世界的情怀,进而再进一步分析和对比了工业时代的科学基础和信息时代的科学基础,将硅谷的形成归功于信息时代的三论,即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

我是第一次了解三论的整体概述,以下是我个人的简单理解:

控制论主要是在过程中随时根据反馈做出改变,对应于工业时代自上而下做决定的机械式思维;信息论则是引入“负熵”,因为一个不变的环境中熵只会越来越大,就像一个公司或一个部门一定要多引入新鲜血液和想法创意,不然就会走下坡路。

《硅谷之谜》读后感1000字.jpg

信息的传播依赖于信道和带宽,跨国公司的形成基础就源于带宽的扩大,比如文化传播的带宽扩大了,我们才能欣赏全世界范围内的好歌,饮食文化的带宽扩大了,我们中国人就知道了国外是吃汉堡的,也因此我们才能吃到肯德基麦当劳,信息论完美的契合了硅谷公司都是跨国公司的现象,同时对应于工业时代流水线的工作方式;

系统论则最好理解,最佳例证就是iPhone,即便iPhone并不是各项性能都是全球最佳,但作为一个整体,它依然是全世界最好的手机,对应于工业时代所有零件组合起来就是一个很好的整体的机械式思维。

《硅谷之谜》开篇前,李开复博士写的序中说,吴军博士用三论来解释硅谷的奥秘可以说颠覆了人们的普通认知,读完本书之后,确实有这种既令人惊喜又深以为然的感觉。硅谷也许是一个做事思维和做事方式偏乌托邦式的地方,更像是一个全世界范围内的试验田吧,同时也深深觉得,中国是不可能出现硅谷的,北上广深都不可能,就更别说杭州了。作者:活力少女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本站内容纯属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处理)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