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眼:南仁东传》读后感1500字

《中国天眼:南仁东传》读后感1500字:

“此时此刻,我特别要提到一些闪亮的名字。今年,天上多了颗‘南仁东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的一段话。

2018年10月15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宣布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为会批准,国际永久编号为“79694”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南仁东星”。

南仁东,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24年,8000多个日夜,为了建造500米口径球面望远镜,呕心沥血,在崇山峻岭间的中国“天眼”燃尽生命,在世界天文史上篆刻了中国高度。

本书体裁为长篇报告文学,是著名作家王宏甲深入南仁东生活、学习、工作过的地方,通过长期细致的走访,运用细腻准确而又真挚的笔触,全面呈现了他为祖国科学创新勇挑重担,乃至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爱国情怀、科学精神和高尚情操。本书有力回答了为什么是南仁东制造了“天眼”,而不是他人;为什么是中国建造了“天眼”,而不是其他国家。

这是一部文学性、思想性、现实温度很强的作品,就作品本身给我的收获就非常大。

通过阅读,我了解了不仅是南东仁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南东仁为什么是这样的人。作者不单只记述鲜活的人物故事,更多是带着读者去探寻人物行为背后蕴含的深层次、崇高的人性光辉,置于对历史和现实的文化思索中,加以明亮的感性,让读者在轻松愉快地阅读中自然而然走近“天眼”世界。

书中涉及的内容很广,不仅有天文、历史更有一些当下前沿的知识。为了便于认识理解南东仁和“天眼”的建设意义,认识感受人类当下面临的时代,作者做到了深入把握和简洁叙述的和谐统一,像我这样知识匮乏的读者来说都有极大的丰富和拓展。

《中国天眼:南仁东传》读后感1500字.jpg

这部“英雄传记”不同于当下盛行的心灵鸡汤,即是对南仁东英雄事迹的赞歌,更是一部气势磅礴、真实生动的人生励志作品。看完以后,心里有满满的感动和兴奋。感动的是南仁东团队的奋斗精神和爱国情怀;兴奋的是随着又一国之重器的产生,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又有了进一步提升。

南仁东的故事很多,需要我反思学习的也很多,总的来说感受最深的有两点。

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

“中国天眼”总体设计酝酿时间近24年,在这个漫长和艰辛的工程中,南仁东在经费严重短缺、风言风语袭击、国际竞争激烈、结果存在未知等的严峻环境下,以坦然赴死的决心,向着“不管能不能做成,都要去做”的目标,硬是在一片荆棘中劈出一条路来。

早先,南仁东构想把大设备望远镜做到200米口径,不少人就感到“有点夸张”了,后来规划到500米口径就有人说他是“疯子”。但他依然坚持,因为他深深知道这个巨大项目如果能做成,将意味着世界多种尖端科技会应用于此而流向中国,将会开启多学科的未来发展目标。

二十多年中,他跑了贵州的三十余个县,因为怕欠人情,总是自带午餐。这期间,从省长到村长、从老人到儿童很多人都认识他。此时的南仁东只是一个研究员,却致以一个普通人的心态去铸国之重器。学习南仁东,就是要学习他这种克服困难的勇气,踏破万难的足迹和锲而不舍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1993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第24届世界大会上,“射电天文专门委员会”的天文学家们就提出要抓紧制造大射电望远镜。由于项目难度大,国际天文会议提出需要聚多国财力、物力和科技力来联合制造,但最终这个项目没有落户中国。至此南仁东团队决定自主研发大口径射电望远镜。

他对荷兰的天文学家说了这个想法后,没想到对方说:“一个连汽车发动机都做不好的国家,怎么能做“大射电望远镜?”这句话既是刺激,更是鞭策,激发了南仁东的民族气节。书中说,此时的南仁东想起了两弹一星,想起来铁人王进喜说过的“有条件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完全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力量,完成了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项目。作者:韩继雪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本站内容纯属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处理)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