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1500字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1500字:

作者:淡化。这是第三次带读《鲁滨逊》这本书了,每一次读都有新感觉。书还是那本书,感觉不同是因为阅读经验在变、共读对象在变。阅读经验的变化让自己能更多视角看问题,共读对象的变化能让自己听到不同的声音。

不知《鲁滨逊》这本书是否被大家视为名著,反正在我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名气还是有的。现在这本书成了初中生的必读书。我想它被选为必读书可能是因为老师导读课件(网上找到的课件)上的“鲁滨逊精神”——不甘平庸、敢于冒险、追求自由、不畏艰险、勇于开拓、意志坚强……

不知道初中同学读这本书时得到的认识是否如老师们所列。如果真按上面的短语去理解,同学们会不会思考这样的问题:1、鲁滨逊只读了小学就出去闯世界了,他后来所学全是生活中学到的,我为什么要在学校按大人的要求去读那些没兴趣的内容?2、鲁滨逊没听从父母的劝告,接受家庭背景的资源,走入可预见的安稳而舒适的生活,他选择了充满巨大风险、艰苦的人生。我为什么要按父母的人生安排走自己的人生?3、如果说父母指的路是平庸的,平庸是不值得选择的,冒险的人生更值得,为什么很多父母希望孩子走安稳的路?

在学校老师的导读课件中还有这样的内容:故事塑造了一个典型的资产阶级正面形象、颂扬了劳动、颂扬了人与自然的斗争……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1500字.jpg

如果这样去理解,是不是要让同学们先了解什么是资产阶级?资产阶级正、反面形象各是什么样的?这样理解,是不是想让同学们认为人与自然是对立的?

我没听过学校老师是怎么讲这本书的,但从网上找到的课件看,实在无法认同这样的导读。

在一些导读中,也有关于本小说写作方式方面的内容,如:第一人称叙述、日记体的出现、白描的方式……我们在读一本小说时,从写作角度阅读是必须的,我很赞同从这个角度去读一读。不过,我很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给同学们说清楚“白描”这个词的。

就我所知道的此书最小的读者是三年级的同学,不清楚这个同学读的是全译本还是简写本,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他是被鲁滨逊的经历所吸引。也许这时他对此书的感受是“有趣”。

昨晚,我和同学们说到了写读后感的问题,学校的读后感基本是这样的形式:概括故事内容+自己从故事或人物上得到了什么启示或感受。这种读后感不是不行,只是容易陷入一种非得从书中学到什么的套子中。

当我们读一本书时,感受应该是多方面的,你的阅读角度决定了你的感受。不同的人读这本书应该有不同的关注点,我想至少可从下面的一些角度去读一读:

历史角度

这本书属于现实主义小说,故事的原型就是作者生活年代的人物。笛福自己有着丰富的人物经历,他把自己的世界也写进了书中。由这本书,我们可以读一读英国殖民时期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形态、宗教背景等)、读一读笛福这个阶层的人对世界的一些看法。

冒险故事角度

冒险故事都会有与我们平常生活不同的地方,人物会解决很多不平常的困难,人物的经历有传奇色彩……就这本书而言,容易引起关注的是鲁在孤岛上是如何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

人物角度

读小说都会涉及读人物,人物是小说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一般会关注人物的个人背景(家庭、身份、个性)、个体素质、在故事中的变化、遇到问题时的选择……就这本书www.simayi.net而言也许可考虑:鲁的家庭背景为什么会产生出鲁这样的人物?鲁选择的人生是对的吗?鲁为什么在生病期间选择了宗教的信仰?如何看待鲁对待土族人的方式?鲁为何对婚姻是随意的?鲁在书中不同地方对人生的看法为何是矛盾的……

宗教信仰的角度

在小说中,鲁有大量对宗教的思考。它展示着一个是如何开始信仰上帝的,如何用宗教思维考虑问题的,还展示着新教与旧教最大的区别。这个故事也可看作是一个人的信仰之路。

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

在小说中,鲁是把自然作为可占有的物来看待的,他宣称自己是岛的主人。鲁也把人看作是可占有的,一方面他用不同的方式获得过奴隶,另一方面宣称自己是岛上的国王。把这个故事放大了说就是人类在这方面历史的一个缩影。

地理的角度

因为涉及到航海,自然有关于洋流、气候的问题。

写作的角度

从写作角度读小说是免不了的。前面提到有老师的课件中用“白描”一词来概括这本书的写作特点。虽然我不赞同,但这确实是在从写作角度阅读。一般来说我们可关注小说的故事设计、结构安排、语言风格、叙述角度、人物塑造、故事节奏等方面。对于写作角度的阅读,我们不能简单用精彩、生动这样的大词来概括,应该具体到某一本书的内容上去说。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本站内容纯属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处理)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