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重建》读后感2000字

《生命的重建》读后感2000字:

《生命的重建》这本书已经买了好几年,当初读着那些文字觉得说的有道理,却也不疼不痒,不是鸡汤胜似鸡汤。现在为什么会想起读这本书呢?这段时间,我感觉到自己的咨询到了一个拐点。我在回望来时路的时候,感觉到过去的所谓纠缠可以放下了。历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记忆亦如是。或许,到了我的生命重建的时刻。

看完第一章的时候,我想到的是“善护念”这三个字。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脑袋里立刻就冒出了。也许是跟这一章的题目——“我所相信的”有关,作者提到“我们的想法和信念总能变成现实”、“我们大部分人都有偏执的想法,错误愚蠢的信念”。从我接受心理咨询的过程来看,其实我们的潜意识里隐藏了非常多、非常多在意识层面无法接受的想法,它们从来没有消失过,只不过是隐藏在水面下的冰山而已。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第一章的重点,可能是要对我们自己心里的想法加以照顾。也许是因为这样,所以我想到了“善护念”这三个字。

善护念,来自于《金刚经》。第一次接触《金刚经》还是几年前,当时我非常痛苦,渴求从这些痛苦中解脱,拿起了这本书。这与信仰无关,只是病急乱投医般地自救行为,我相信儒、释、道的经典著作里都蕴涵着生命的智慧。如果你要问我《金刚经》是讲什么的,我可能还真的不一定说得出来,但是也并不代表我一无所获,路没有白走的。如今会在不经意间想起这三个字,我对这个过程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生命的重建》读后感2000字.jpg

要做到善护念,本章里可能需要理清两个问题:一个是,念头从何而来;一个是,念头要到哪里去。

当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从周围大人的眼中“看到”这个世界。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影响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即使那个孩子长大了、已经是成人,她还是会带着这样的模式,在当下的世界里生活。她会以为,周围的人还是会像当初的大人对待她的那样对待她,从而让她身在当下、心在过去。

那么我们是不是要因为这个而责怪我们的父母?答案是否定的。这里边可能需要运用到同理心,能够理解父母当初也是尽了很大的努力、尽了他们最大的努力,来养育我们。能够感受到这一层的孩子,可能才能做到对父母真正的宽恕。这个宽恕的到来,不是十分的容易,需要打破外面的壁垒才能让自己自如地伸展。从我的体验来看,需要看到在和父母相处的过程中,没有被照顾好的那份恐惧。当我看清这份恐惧的时候,也看清了我没有被照顾好这个现实,当我痛哭流涕接受这个现实的时候,哀伤也是一种告别,心里的怨恨少了很多。慢慢的,我理解了父母,少了一些恐惧和责怪,多了一些包容。

同时我也在减少对父母的愧疚,有很多的父母会用内疚来控制孩子,这个在我身上留下来的印记也比较深。我会觉得父母过不好,与我有很大的关系。那么在这份内疚里,当超出自己的能力而照顾不好父母的时候,我会陷入自我攻击;当攻击自己承受不起的时候,我可能就会将这份攻击转向外,去批评别人。当把这份内疚慢慢移开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可以接受别人说我不好,同时也可以接受别人的不好,批评少了很多。这可能就是宽恕别人,也宽恕自己吧。

在看“念从何而来”的时候,不仅要看到我们的念头从父母而来,同时也要看到这既是弊端,也是资源。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可以帮助我们明了:在目前的情况下,自己可能的情况是什么样的。这有利于自我觉察。我曾经十分抵触或者是害怕自己会变成妈妈(“坏妈妈”)那样的人,所以我一直在跟我的出身(自我认同)做对抗。这让我耗费了非常多的精力,导致生活里出现了很多人为的障碍,不能利用出身这一部分资源来过好现在的生活。读后感·一个人是没有办法完全与他的出身割裂开的,如果他真的在做这样的事情,那么他一定会产生非常非常大的撕裂感。当有一天我意识到,我的出身也有相当多的资源时,当有一天我意识到,有一部分的我真的就成了“坏妈妈”那个样子的时候,心里反而十分的安定,有一种尘埃落定的感觉。以前总是觉得我是一个没有根的人,飘飘荡荡,不知道要去往哪里。尘埃落定的那一刹那,就好像生出了根,根扎在深深的泥土里。我非常的平静,这份平静是我一直渴求的,没有想到它竟然是在我接受自己的出身这个时候出现了。

这种特别神奇的感受在咨询中出现过很多,当然也伴随着非常多的痛苦,让我体会到思想的确是可以被改变的。它的改变,给我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这就涉及到——念要去往哪里?我觉得“念”要来到当下的生活。当下的生活代表着真相,只有经过真相检验的念,才具有生命的活力。可是,真相往往都是残酷的,趋利避害、短视是人性的弱点。所以,我们会主动给真相穿上不同的服饰,把它打扮地好看些。我们会以为自己没有力量面对现实,以为自己会没有力量照顾好自己,还会继续用从前的那个孩子的眼光看待自己。

所以我们要善护念,把自己的念保护好,在起心动念间照顾好自己。

那么,什么是念?如何来区分哪样的念是有生命活力,而哪一些念又是杂念、歪念呢?让我们在以后的各章,一起来探讨吧。作者:清泉与远山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本站内容纯属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处理)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