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

《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

@坐看云起

“不管船来不来,我只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就可以了。”很奇妙的一本小说,一个个谜团催着人读下去,日本版的红颜祸水和西游记,主角从玄奘换成了入大唐求取密教佛法的日本高僧空海,情节编织得充满悬疑魔幻甚至有些狗血,生生死死纠缠往复既恐怖又温情,结尾有些虎头蛇尾,却也颇为治愈。书看完了真是有些舍不得,作者17年的心血啊。书中对唐朝风物的描绘令人向往。原来梦枕貘一样有着梦回唐朝的情结。书中文字充满日式风格,读起来时有喜感,既表现了盛唐政治文化和宗教生活,也反映了强者为尊和生命无常的日本文化,值得一读。

1.关于咒。书始于幻术,又终于幻术,让一个个幻术竞相得以实现的是咒,这“咒”凭借言语或知识的引领直达人心,那些知识,既可以使人明理,也可以让人盲目。而言语,更是生杀予夺无往不利。执着于将唐玄宗与杨玉环的故事记述下来的白居易,一首《长恨歌》为世代多少人下咒。执着于将自己的血脉注入大唐王朝以复仇的黄鹤与执着于将丹龙召唤出来做个了断的白龙,都是靠着说出人们内心本来就有的想法来进行施咒。惠果大师在传授空海最后的教诲时忠告他丢掉言语和知识,才能抵达无法区分差别的地方。想想我们每天接触什么知识,说什么话,读什么文字,也无异于被谁下什么咒,向谁下什么咒,给自己下什么咒,岂可不慎。

2.关于鬼。书名里点明这是一场鬼宴,然而最后赴宴的都是能够踏入结界的活人,弄鬼的是人,是心生的暗鬼,是挥之不去的怨念,是“发疯比较快乐”深入骨髓的悲哀。人心真是不可思议啊。不过,“正因世事难料,才是人间世啊”。想摆布别人,最后却被人摆布的黄鹤,与权倾一时灯枯油尽之际的高力士相互坦诚秘密,看似啼笑皆非,却很治愈,这如梦如幻的一生,如露亦如电。

《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jpg

3.关于器。“人啊!有所谓的「器」。有与生俱来的器和因修行得来的器,器的大小、深度因人而异。”惠果大师对自己的弟子这么感叹着。空海和橘逸势、李白和白居易、柳宗元和韩愈、丹龙和白龙,器有不同,命运也不同,谁都得顺从天法。“人,总有一天会死在旅途中,这是命。”但在那之前,“你因应你的处境,做你该做的事。我因应我的处境,做我该做的事。至死方休。”

4.关于秘密。书里的两封信揭开了大半的谜底,无论是晁衡写给李白的信,还是高力士写给晁衡的信,都是在他们人生的最后时刻写成的。书写有意义吗?人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人也往往只想找出自己想知道的答案,反而看不见其他事。就像黄鹤一心只图自己的大计,看不到眼皮底下两个徒弟对杨玉环的爱恋。书写没有意义吗?“不告诉任何人而死,那我的人生到底是什么呢?”在鬼宴中,当因果催生的秘密被一一道出,只剩下可恨的可怜人,还好作者给了贵妃最后时刻的幸福,哪怕不到一年。

@天下无事

我是属于先看电影《妖猫传》再看书的,其实看电影事前并没做过功课,不过似乎听人在某个群里说起过什么人附猫身。只是周末不想待在家里,又是雾霾天,外面空气质量不好,想着许久未上影院,就搜下影院影讯,算计到达影院时间,最早的是哪部片子就看那部,抓阄一样的就看了。

等等,人附猫身?记得倪匡的《卫斯理》系列中有一篇是讲三千年老猫的,那是外星人初来地球,以为猫是地球上生灵的领袖族群而附身为猫的,这个妖猫又是个什么鬼?

前半小时一直很反感,唐明皇一代名君的气派毫无,造型整个一猥琐中年大叔。白乐天的造型令人联想到《无极》中的谢霆锋,但又没有谢霆锋的演技,从剧情、对话和动作看毫无一代大诗人的潇洒倜傥、神采飞扬,换句话说没有一丝灵气。那个日本和尚空海更是糟蹋“和尚”这个称呼,眼神介于色眯眯与妖狐气之间,笑容处于皮笑肉不笑之列,到后面进入案例探索阶段才有了一代高僧的气态。

先看电影再看书的缺陷就是情节已大体明白,书的情节又拖沓,看起来也少了不少乐趣。

整个故事背景用昆曲《长生殿·埋玉》中两句唱词“百年离别在须臾,一代红颜为君尽”可以概括,马嵬坡的生死离别也就是历史幻术,“为君尽”三字说清了杨贵妃牺牲的本质。

@Jojo

十七年能干什么?

一个职业作家花十七年能写出一部怎样的作品?

日本作家梦枕貘用十七年写出了一部融合历史、爱情、阴谋、幻术、诗词、宗教等诸多元素的小说。他截取了历史长河中一个流光溢彩的片段,以之为基础,脑洞大开,安排真实的历史名人出演了一出跨越几十年的历史奇幻剧。为了让这个几乎家喻户晓的故事颠覆史实和传说,作家还搭建了一个层层发掘、推进真相的故事线,中间夹杂阴谋、宫斗、幻术,有因有果,让人读来欲罢不能。而那些记载于史册的历史人物,因为阴郁诡异的故事底色,形象更为丰满,尤其是“受害者”们的命运,更是让人唏嘘。也许对于一个故事来说,具有想象力,能够自圆其说就够了。但是作家却肯花十七年,遍阅典籍,创作本身就让人折服。倾注了十数年之功,早已不是一个故事这么简单,因此我们从空海和橘逸势的对话,从黄鹤策划的悲剧,从白居易柳宗元诗人身份之外的表现,也意外获取了有关宗教、因果、命运的启发。所以,这部小说也有了宗教、哲学、人生的意味。十七年写就的故事,可能读者只花十几个小时就读完了,但是,合上书,关于大唐的那段历史,有那么一种另类的解读,会留在读者的脑海中。

@萧伊

已经读完这本书有大半个月了,按照我一贯的记忆力故事情节应该已经忘的差不多了。那么剩下来的也许就是于我之精华?

大唐,是中国历史中一个辉煌的时代,伴随着辉煌时代而来的盛唐诗歌又是文化史上的璀璨明珠。作者所书写的大唐不是开元盛世的鼎盛时期,却是衰败之路中仍然熙熙攘攘的大唐,在繁华的背后带上一点内里的腐败。作者历史功课确实做的很好,展现在眼前的大唐气象,人文风物,日常生活习俗均与历史高度相符,却比专研的书籍多了生动和立体,为书籍增色不少。其对各种宗教的描写到位,语言简单易懂,穿插适时,没有因为大段的介绍显得枯燥,反而增加了小说的深度。如大仲马所说历史是一颗用来挂小说的钉子,那么作者找到了一颗金色的钉子并在钉子下面挂上了深邃悠远的背景板。

一本小说离不开人物,书里的人物大部分都是历史中确实存在过且大名鼎鼎之人,可以称的上是全明星阵容了。主角空海,第一配角橘逸势均是日本历史中有名的人物,空海也却为大才之人,书中空海的语言多有禅机,与橘逸势的对话亮点颇多。所写大唐配角从玄宗,杨贵妃,高力士,到李白,柳宗元,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每个人的人生只怕都能写成小说拍上好几部电视剧了,着实的阵容强大,百家笔记网m.simayi.net可是从头读下来却觉得作者有些为了全明星阵容而全明星阵容了,其中刘禹锡的出现完全没必要,而韩愈似乎换成任何一个人名都可以,按照我对历史的粗浅理解总觉得柳宗元差遣韩愈和刘禹锡有些过了。且白居易和刘禹锡第一次见面同席而坐应是在刘禹锡贬谪二十三年回京途中之事,似未曾同一时间均在长安城中。另外书中语言的多次重复也略显冗余,是减分项了。这背景版上的众生人物像就像是上好的油画滴上了一滴水多少有了些瑕疵。

最后说一说小说的故事情节,开头尚好,中间尚可,结局简直无法直视。大德高僧瞬间从理想远大、思想深邃变成了一个算计颇多之人,觉得就像是从云端跌落且失了一切法术的孙悟空,让人感叹起来,哦,不过就是一只猴子。杨贵妃之死从情感与政治博弈,权位人士利益与人性挣扎的深层次艺术片忽然就降到了八点档狗血爱情剧,还顺便带了乱伦的那种,实在觉得词藻匮乏不足以宣泄失望之情。作者在故事的结尾打翻了颜料罐,让一幅价值连城的画瞬间变得毁的再也进不了画展,如果不是那隐隐透出的背景,和颜料之间半掩着的人物确实出众,只怕无人能窥见作者的苦心与心血了。

@追风者

先来一段般若波罗蜜多咒:“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这本书可从两个不同方面去理解:

一是小说以公元805年为横断面(那年唐德宗死,唐顺宗接位,一年后又去世。),使用正、野史等史料,以杨贵妃为线索,让佛、道、仙、神、妖、魔、鬼、怪都登场,叙述了唐玄宗到唐顺宗这50多年的唐代历史,安史之乱、宫廷风云一一呈现,李白、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韩愈等粉墨登场,让读者在轻松之余,比较详细地了解了这段历史,有点像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

二是这小说可以从佛学方面去读,其实就是《心经》、《金刚经》的注释版,空而不空为真空,有而非有为妙有,佛学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四大”组成,即“地大”、“水大”、“风大”、“火大”,四大皆空,此“空”即为“真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也复如是。人之“无明”就是烦恼,但烦恼即菩提,一切“般若”皆从烦恼中跳出来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若需激发出大智慧,以上六步一步也不能少。

最后再来一段:“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也如电,应作如是观。”

@牛肉

这是读的第二本由日本作家写的中国题材的小说。读到中途,不免觉得细腻而冗长,但当真正读进去后,感到它真的如作者所说,是个“强而有力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彼时世界的中心――大唐帝国,何谓“大国”呢?有容乃大。看文章不看出处,重才华不重来历,只要你足够优秀,就可以在朝廷里位居要职。为了应和大唐盛世吧,作者的故事也写得大气磅礴,荡气回肠。首先是时间空间跨度大,作者从唐玄宗写到唐宪宗,从闽地写到敦煌;其次则是涉猎广,正史野史参杂,想像传说会集,有文学,有书法,有琴有歌有舞有酒,有幻术,有咒法,有佛理……作者将它们巧妙地融合、创造。

书中的人物都很有趣。拥有迷之自信、迷之微笑的不可思议的空海,对空海迷之迷恋的橘逸势、大猴、玉莲一干人等,为皇上呕心沥血的高力士,被仇恨蒙眼利益熏心的黄鹤,爱慕贵妃发了狂的白龙……明线是空海入唐盗取密法,暗线是贵妃等人的梦幻人生,明暗交织。

“色即是空”中的“色”原来是曼陀罗,即众生相的意思。宇宙是时空之意,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本无对错,可说存在即合理吧,所谓对错是人法认定。学习佛法不能长生不老,不能消除悲伤,可这也正是佛法意义所在,生和死本就平常,悲伤和我也并无不同,都会消逝。

最后,这句话总是从脑袋里跑出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春天

《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是一个轻松和有趣的故事,尤其是其中明显的日系风格,给我带来了和我国古代作品、当代作品还包括唐朝相关的网文作品都不同奇妙感受。其中尤其可以感觉到,作者对于奇幻故事的独特构思,其中的奇幻部分虽然包括了猫妖(妖啊),不死异术,幻术,强大的咒发等等,几乎没有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产生什么影响,它们的存在只像饭后的零食一样,可有,可无。但就是这样,反而给故事带来更多的真实感(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空海这个角色很好玩,首先他百分百是一个被上天偏爱的人,卓绝的天赋,天时地利的好运,同时又是一个拥有心灵自由的人(这其实也是上天的偏爱吧),他是个和尚,但他显然并不拘泥于佛教的形式与戒律,他信仰的是经他自己反复推敲验证的“佛法”。正是因为如此,他信仰的每一丝每一毫,都是他灵魂里自发生长的一部分,运用起来自然如臂使指,没有拘泥和束缚。所以才会是那么有趣的一个人,总是出人意料却不会使人讨厌的一个人。这个对比强烈的就是橘逸势,也很好玩,但他的人生就是充满的拘泥,瞻前顾后,左右为难。他并没有一个完全自由的心灵。

最后,大多数日本作者的作品都有一种基本的工匠精神在里面,不管是思如泉涌的天才作者,还是套路满满的平庸作者,能够读出那种匠气。

@林恩

让我们拿起一张滤网,滤过所有的神魔奇幻,留下作者最想说的话。在陈凯歌导演的电影里,白居易的一句台词其实就道出了作者和众多读者的心声:

“多少次,我梦想自己生活在玄宗的时代。”

那是中国最鼎盛的时代,那是个可以允许将人的想象和能力发挥到极致,并给你机会实现的年代。但也是她跌下巅峰的时代——就如同成熟太过的果实,总会跌落。书中盛极如妍、贵不可言的杨贵妃,正是众多带有象征意义的人物之一。她被封入棺墓活埋于地下,再见天日时已是垂垂老矣。书中杨玉环一直被当作复仇的工具和精美的玩偶,遭人摆弄。作者在她身上直著的笔墨并不多,但她却与空海是一暗一明两条脉络。如果空海被比作天,那么杨玉环就是地,她是整个故事的载体。如果她立不住,那么空海就只能是作者对偶像的朝拜。好在,杨玉环立住了,也成了我最喜欢的角色,因为她活得明白。

空海的历程正如他的名字,由“真鱼”到“空海”——“真”便是“空”,“鱼”即是“海”。他唯一的执念便是“时不我待”,也貌似被凤鸣点醒(嗯貌似)。而杨玉环则是爱恨生死都经过,只想跳自己的舞。空海修的是生——有生之年,弘扬佛法;杨玉环修的则是死——死还生来,执念不再。

空海作为书中绝对的主角,集世间的智慧与幸运于一身。他走到哪里都得到礼遇的情况,实在不太符合中国国情,无法说服作为读者的我。除却作者通过众人对话讲解佛法的段落值得细品外,故事本身总让我觉得牵强。对于唐朝律例、民俗,宗教名词、传说多次强调式的重复,让人觉得作者似乎总是怀疑读者的记忆力。即便芸芸众生都被描绘成爱恨纠结的复杂体,却总让人觉得少了画心的一笔。庄子说,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只能说,这个故事有梦有觉,却非大梦大觉。

作者:筑香书馆众书友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本站内容纯属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处理)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