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500字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500字:

司马睿:我一个琅琊王,怎么就到建康去了呢?王导同志和我讲话……

本来是一个不起眼的王室成员,实力不强,也属于支脉。然而最终荣登大宝,延续晋祚,建立江东百年基业。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也要考虑历史的行程。

两点收获

一、补习魏晋历史知识,特别是《世说新语》的背景知识。王大将军入石头,什么意思呢?王公固辞,中宗引之弥苦,又是为何呢?以前看“过江诸人”一则,丞相说“勠力王室,克复神州”,非常感动,如今却要怀疑了。有太多利益纠葛和故作姿态。

二、看一看历史学家是怎样研究问题的,学术著作是怎么写的。有宏观方面的理论概括和创造性见解(皇权政治的暂时性变态、郗鉴经营京口的意义),也有微观方面的严谨处理与史料的细致考证(桓温身世的考证、不与刘石通使)。不故作高深。

这本书问世近三十年了,名气很大。读起来也不是很顺利,因为是严肃的学术著作,人物关系复杂,信息量很大,且引用了大量文言文。

作者田余庆(1924-2014),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东晋门阀政治》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500字.jpg

以下是摘抄:

本书的核心思想是,所谓门阀政治,是指士族与皇权的共治,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皇权政治的变态。它的存在是暂时的;它来自皇权政治,又逐步回归于皇权政治。严格意义上的门阀政治只存在于江左的东晋时期。前后兴起的士族是:琅琊王氏(王导)、高平郗氏(郗鉴)、颍川庾氏(庾亮)、谯国桓氏(桓温)、陈郡谢氏(谢安、谢玄)、太原王氏(此时门阀政治已走向终结)。

门阀政治的存在有两大条件:皇权不振,士族专兵。而不能从权臣的个人忠奸求之。士族专兵而又不允许一族独占兵权,皇权不振而又不允许任何其它士族取代司马氏的地位。其政局的发展,就是几家门阀士族势力由平衡进入不平衡,经过复杂的演化又进入新的平衡。皇权和士族之间存在矛盾,而士族政治的格局既经巩固,此一士族与彼一士族的矛盾,也就成为东晋历史的主题而反复出现。

由于时代的推移变化,裂土以“共天下”的情况,西汉以后已经不复存在了。“王与马共天下”,不再是指裂土分封的关系,而是指在权力分配和尊卑名分上与一般君臣不同的关系。如果说西晋自武帝以来,士族名士是司马氏皇权(包括强王权力)的装饰品,那么东晋司马氏皇权则是门阀政治的装饰品;读后感·西晋尚属皇权政治,东晋则已演变为门阀政治。东晋皇权既然从属于门阀政治,皇帝也就只是士族利用的工具而非士族效忠的对象,“贞臣”自然是少而又少了。

当琅琊王氏以后依次出现颍川庾氏、谯郡桓氏、陈郡谢氏等权臣的时候,仍然是庾与马、桓与马、谢与马“共天下”的局面。由此可见,王与马的结合所开启的江东政局,奠定了东晋一朝政局的基础,影响是深远的。至于琅邪王氏能与司马氏“共天下”而终于不能篡天下,这应当从门阀士族之间彼此牵制和南北民族矛盾这两方面求得解释,而不能只从权臣个人忠奸求之。如果门阀士族的状况及其彼此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南北民族关系出现了重大变化,如果历史出现了这种情况,司马氏的天下也不是不能篡取的。不过这是晋宋之际的问题。

北府兵问题。在门阀士族人物看来,流民可用,流民帅不可用。在此之前,郗鉴用流民帅以平王敦之乱,获得成功,但终于酿成苏峻之乱;在此之后,谢玄组织流民帅为北府兵,获得了更大的成功(淝水之战),但最后酿成北府将刘裕取代晋室的结局。皇室和士族均以腐朽不堪,最后只能由掌握兵权的次等士族来廓清时局。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本站内容纯属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处理)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