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的色象》读后感1000字

《中国历史的色象》读后感1000字!

作者:寒雨青衣

《中国历史的色象》是一本关于中国历史传统色彩的作品集,通过历史文献详细梳理了传统五色——“红、青、黄、黑、白”,以及五个主色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间色的演进历史,阐释了色彩与政治、历史、文学、民俗、艺术、生活等千丝万缕的关系,从中可透视中国王朝历史和政治的玄机,洞察中华文化的审美意趣,正所谓“一色一世界,一色一历史”。

作者陈鲁南,生于江苏,求学于北京,致力于中国古代色彩的研究,著有《织色入史笺》。对于中国传统色彩的喜好,作者是因为喜欢读书而兴趣所致,深入细节从幽微处探索,竟获些许常人未曾注意到的识见,故而“百色归于一章”汇集成书以飨众人。

或许正是作者因了不为著书而作文的理由,《织色入史笺》因色彩因意趣而绚烂夺目,甫一定稿付梓便引起了多方的注意,不仅“百年老店”中华书局于2014年首先出了简体字版,而且海峡对岸的台湾大雁-漫游者文化也于2015年出版了繁体字版。同时,《织色入史笺》出版后评价、反响都比较好,无论是内容还是装帧,其中中华书局版以风物典故为重,而大雁-漫游者文化则侧重于色彩背后的理性与感性。

但当《织色入史笺》变成《中国历史的色象》时,无论曾经如何都不再重要了,而重要的是在曾经的基础上有所不同或有所增新更是必须的,若能再做到“锦上添花”当是最好不过的事了。所以,在原稿史料纷呈、图片丰富的情况下,以中华文史为侧重,以四色全彩图文混排为基础,重新对图文版式进行了全新设计,一改原稿文字分栏为通栏排版的样式,并根据图片本身的大小来安排版面,图占一角、通栏、对开等形式异彩纷呈,使其更加疏朗大气而更有阅读的审美舒适感,完全地进一步契合于当下大众市场的喜好和体验。

当然,《中国历史的色象》作为以文字为主、图片为辅的历史文化阅读图书,除了图片的精美外,文字的质实、深厚亦是首要的。读后感www.simayi.net虽然本书原版的内容质量和市场认知度已无可辩驳,但是“校书从来如秋风扫落叶”,个中不足或者有所忽视自然也是在所难免,而是否能发现其中的“问题”或者能使其“好中更好”,这也是考量编辑水准的一个重要方面了。所以,当在编辑这本书稿的文本时,除了做到文从字顺、史实通达的基本要求外,更是在原内容的基础上修订了部分历史年代和事件等的相关错讹,增加了引用文献如古诗词的原典出处,更新了部分图注说明,使得文本更加精准和丰富。

如果说文本内容是一本书的身体的话,其文字、图片是它的血肉,那么封面就是它的外衣。俗语说得好,“人要衣装,佛要金装”。可见,装饰的作用自然是不可忽视的,而对于书来说其封面的装帧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好的封面就是一本书最好的形象,而封面与内文如果能做到相得益彰的话,那自然就真的是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了。所以,在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上,采用了当下流行的双封式样,内封、护封相对独立,软精装裸脊锁线,方便平铺打开,避免了精装书书壳的沉厚,同时借用了超宽腰封的整体效果,选用了传统古典宫廷绘画作为腰封插图,并将内文中的插图选其“五色”的典型放置其间作为护封的点缀,而内封更是选用了色彩浓艳的“凤凰于飞”的图案,完全意义地呈现出了一本真正的有“色”之书。

如此,《中国历史的色象》最后就做成了一本这样的装帧精美、内文质实的书:既有文史方面的史料,又有丰富的典藏图片作为参照,图文并茂,丰富而富有趣味性,不仅以色彩作为基本架构,用文史写作的笔法清晰叙事,更以色彩统领全篇,以细节彰显历史,由色及人,由人及史,文笔流畅,明白浅近,精准演绎了一段古代中国的逐色追彩之旅。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本站内容纯属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处理)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