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金钱心理学》读后感2000字

五种金钱病态人格类型,你属于哪一种?

从现金到网银,不管是支付宝的花呗,还是京东的白条,只要你拥有购物欲,就避免不了要用到这些。即使不是你主动消费,在我们的生活里,吃喝住行也样样都离不开“钱”字。可以说,人只要活着,就需要钱,尽管它听起来可能有些刺耳,却是与我们时时息息相关的。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一个朋友:明明工作待遇不错,月光族不说,还经常花呗借呗提前放肆,想要的一样都不能少;外出聚会总是在人群中抢着埋单,怎么看他都不像是靠着app借钱度日的人。反而是那些真正生活富裕的人,才货比三家,犹豫着终于把钱付给对方,精挑万选后也只有一两样东西被带回家。

怎么看他们都像是穷富颠倒的,越穷越装大方,越富越小心谨慎。

你的消费真的是你所需要的么?究竟有多少是出于真正的需求,有多少是为了炫耀和撑面子呢?或许你以为是在掌控金钱,却不知不觉间成为了它的奴隶,被它驱使。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需要用心经营,那么你有考虑过金钱与人的关系该如何平衡么?

有些人可能要说,我和金钱的关系还需要平衡么?的确如此,起初我也是这么想的,但《身边的金钱心理学》这本书打开了我眼前的世界,改变了我的想法。所以,现在起我们要认真思考自己与金钱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你是金钱的主人,还是奴隶,这都取决于你是如何花钱的。相信想清楚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的生活都会有所变化的。

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中都提到了哪些金钱病态人格的类型吧!再从自身的花钱方式来判断,你究竟是属于哪一种金钱人格!

一、焦虑型

第一种是焦虑型,这类人的表现在经常会感到焦躁不安,反复查看自己的账户,恐怕里面的数字出现任何意外。生活中,那些退休后的长辈可能会出现这一人格类型,他们热衷记录点滴,无论是饮食、睡眠和理财,对事事都非常关心,并且要求精确的数值规律,往往对自己的生活控制得非常严格,忘记了享受当下的生活,放松自己。我有一位长辈就是这样,每天要查账户好几次,生怕她的小金库会有什么损失,在年轻人里类似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

我对焦虑型的建议是:不妨将金钱上的控制感转移,让自己生活得更轻松愉快一些,试着丢掉焦虑的心态,给网络安全多一点信任,全身心的享受眼前的风景,或许会有不同的体验。

二、囤积型

第二种是囤积型,这个词多见于居家整理断舍离,相信有囤积癖的人不在少数,让我们舍弃拥有的东西,太难了!成年人应该都要才对!这是这类人比较典型的心态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难以割舍。对他们来说,金钱在手,安全感就有。他们害怕风险,希望能够放在自己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不会考虑投资。

我对这一类型的建议是,该放手时就放手,给它长大的机会,不要禁锢成长,或许会有意外的惊喜哦。

三、快感型

第三种是快感型,这类人比较享受买买买的快感,不同于前面两类,从心理上来说他们比较放得开,懂得享受生活,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欲望。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心情来行动,兴奋起来不能控制的买买买,心情不好也要买买买,他们把消费当成一种发泄途径,常说的购物疗法就是指这类人。

对快感型的人,我的建议是,适当冷静一下,看看自己的账单,到底哪些是需要的,哪些是冲动消费,要明白自己把钱花在了哪里,消费快感是非常奢侈的行为。

四、炫耀型

第四种是炫耀性,这类人里男性居多,在工作应酬、亲友的聚会上比较常见。他们骨子里透着自卑,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所以才会故意做出引人注意的行为,

有个大学生,他家境贫寒,父母省吃俭用供他上了私立学校。学校里的同学都是各种“富二代”,他们一起外出游玩,他经常在席间大声抢着结账,营造出一种我很大方的假象,希望用花钱来赚得别人的关注和认可。

无独有偶,某个从农村出来的男人,想着北漂闯荡一番,回去光耀门楣,在过节前花下血本买了辆车开了回去。乡里乡亲都投来羡慕的眼光,读后感www.simayi.net在席间还不忘吹捧自己工作的业绩。其实,这些钱都是要还的,为了炫耀豁出去了。这种类型的人也很常见,尤其是北漂一族和自小就有自卑心理的人,往往很容易出现这类情况。

对这类人的建议是,花钱买炫耀是一时的风光,好名声不是用钱花来的,而是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当你足够优秀,还怕别人看不到你么?面子并不重要,你过好了,才是真正的扬眉吐气。

五、逃避型

最后一种是逃避型,这类人占比也比较多,如果用动物来形容,他们就像鸵鸟一样,宁可把头埋在沙子里,也不愿意查看自己的账单。他们是与时俱进的反义词,更愿意待在怀旧的地方。微信支付、手机银行常常遭到他们的排斥。他们不信任现代的科技产品,与焦虑型的人有着相似之处。

对这类人的建议是,凡事都要讲个度,过于理性会少很多生活乐趣,可以尝试下科技产品,还有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哦!

以上就是《身边的金钱心理学》中提到的金钱病态人格的五种类型,不知道你们是哪种呢?更愿意与哪一种类型的人相处呢?

当然,这本书中还介绍了很多我们日常中会遇到的一些与金钱相关的事情,可能有些时候看上去很微不足道,但如果不稍加注意,很可能会酿成大祸。而在一些细节上,如果能够准确的把握好心理学的角度,很可能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我比较喜欢这本书的一点,是它在每个小课题里有会有贴近我们生活的案例,同时用数据来说话,让人很难不信服。整本书看下来,不仅仅是增长了金钱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还能够轻松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哪怕是在人前装一下也倍儿有面子啊!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本站内容纯属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处理)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