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姓与印度教社会》读后感800字

印度教“梵我一如”的拯救观、极大的包容性、洁净与污秽观念的发达等,影响了印度教徒的心理文化特征,形成了超自然中心的心理文化取向、差别主义的生活态度、扩散分离的世界观等特征,所以印度社会一直处于分离与分裂的状态。

印度教把教徒划分为四个种姓等级及不在种姓范围内的“不可接触者”贱民阶级,印度教的业报轮回思想要求每个人恪守自己的阶位而不僭越,故它像一副强有力的粘着剂,把种姓永久地胶定下来。它又像一条无形的绳索,把个人牢牢地束缚于种姓的桩柱上。

各种姓之间相互依附,低种姓需要高种姓为他们提供工作及报酬,在没有更经济更保险的生存方式产生之前,低种姓对种姓制度更多的是维护,而不是对自己的悲惨命运进行反抗。

印度教传达的思想是“不在今世、而在来世”,出生即决定了你的命运,不管你如何改变都无济于事,造成印度教徒消极避世的心态,与神的关系超过世俗的其他关系,很多印度教徒会断绝世俗关系,遁世苦修,并且苦修越极端受到的尊敬越多。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我们无法理解的印度苦行僧。

这种思想也造成印度几千年来一直没有发生大的革命与变化,固守成规,生产力低下落后,排斥新技术与新思想。国家意识淡泊,国家行使的权力也是微乎其微,对于欠发达地区,人民更多的是寻求村社来解决问题,而不是政府与法律。

书中描述的很多现象让我感到不可思议,比如牛粪尿是“洁净”的,用来刷墙可起净化作用;贱民的影子目光都是“污秽”不可接触的;在我们看来迎接新生命的接生,在印度教看来也是污秽的;对死去的亲人不是悲悯的心态,而是想着立马下葬,要不然会对他们造成污染……不得不说印度教中洁净与污秽的思想之发达。

还有在我们看来有行动能力却行乞是可耻的,但在印度教中对这种行为却是鼓励的;食素、禁欲、不杀生,比较极端的耆那教徒甚至不从事农业,因为对付害虫在他们眼中也是杀生行为,相对于对动物的友好,对贱民遭受的种种惨绝人寰的暴行却熟视无睹……

这本书带给我的启发很大,原来我们习以为常的行为,在其他文化体系中竟然差别如此之大,感谢作者让我认识了不一样的印度。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本站内容纯属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处理)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