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书笔记及读后感范文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书笔记及读后感范文:

这周我阅读的书目是哈佛大学教授克里斯坦森写的《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这本书根据克里斯坦森教授在确诊自己患癌后,给学生们上的最后一堂课的内容写成,所以,非常之真诚,有启发性。

他提供给我们的,绝不是关于人生如何成功的程式化方案,而是对一些重要战略性问题的思考以及如何在贯穿日常的生活中进行选择。他相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重要问题的思考和选择,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衡量人生的方式以及最后生活的质量。

克里斯坦森被誉为世界一流的创新管理思想家,他的作品有《创新者的窘境》和《创新者的解答》等等。

为什么要写这么一本书?

因为作者曾经从哈佛大学以及牛津大学两所最著名的大学毕业,而这两所大学汇聚了世界上最优秀的学子。可这些世界上最聪明的牛人在毕业后,是否会按部就班的走向人生辉煌或者成功幸福呢?作者给出的答案是:未必。

作者通过对同学们的长期观察总结到:这些名校毕业生,在毕业5年后的返校聚会中,几乎每个人看起来都非常出色,光鲜亮丽,一派豪情。在10年聚会中,有一些成了世界500强的高管,有一些则成为了非常成功的企业家,他们个个拥有成功的事业,富足的金钱,但是大多数人开始过的不开心。

在第25年和第30年的聚会中,情况则变得更加糟糕,有一些人因为触犯了法律被关进监狱,而有一些人则因为家庭婚姻的问题变得不快乐。那么究竟是什么使这些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做出了错误的决定,从而偏离了原初的人生设计,导致了最后的失败呢?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读书笔记及读后感范文.jpg

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想与大家分享他的理论,他把追求人生幸福分了三个重要部分来讲:第一部分关于事业,第二部分关于家庭,第三部分关于正直的坚持。他给出了自己衡量的工具,用以启读者进行思考,以提高读者的敏锐度,并重新审视和改变他们的生活。

PART1:

关于事业,你该如何确定你事业上的成功?

思考一:找到你的驱动力。

制定你人生的战略,即找到你想实现的目标,以及你如何来实现这个目标。如果你不清楚什么是真正激励你的力量,你就不可能进行与幸福相关的、有意义的思考。当我们发现自己深陷不快乐的职业,甚至是不快乐的生活中时,通常是因为自己根本不明白真正激励自己的动因是什么。

动因就是人做一件事真正的原因:即发自内心的想去做。

人的动因包含了两个因素:基础因素和动力因素。

基础因素包括:地位、薪水、安全保证、工作条件、公共政策等等。基础因素不好会给人带来不满,但是如果工作的基础因素得到了改善,你也不会立刻爱上这个工作,顶多就是不讨厌它罢了。

比如,你的工作有安全舒适的环境,与上司和同事融洽的关系,能获得足够的钱照顾家庭等等。但请注意:不讨厌,并不等于爱。

动力因素包括:有挑战性、获得认可、责任感、个人成长。动力因素可以让我们真正爱上一份工作,找到工作的意义感。动力因素很少与外在刺激相关,更多的是与自己的内心及工作的内在状况相关。

通过对这两种因素的分析,我们就能真正理解有些哈佛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选择了:有些同学找到了真正让自己有动力的职业,所以,他们找到了人生的意义感;而有些同学没有找到让自己有动力的职业,虽然他们看起来叱咤风云、好像世界都踩在脚下,但却因为他们并不满意自己的职业,所以,最终难以感到幸福。

每个人的生活总是面临着压力:要养家糊口、要满足父母朋友以及自己的期望,要向周围的环境看齐等等。现实总是残酷的,所以,有些人为了应对生活压力,选择了目前的工作,如从事咨询工作、成为律师,银行家等等,这些工作是其他人看重的,却并不是自己喜欢的,

所以,工作中的他们缺乏热情,表现平平;而另外一些人,他们热情的选择了这些类型的工作--因为一切恰恰是他们喜欢的,所以,就很容易出色。

前面一些人,他们选择工作的初衷是为了得到良好的经济回报,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他们高昂的教育投资。从事这些工作,他们就可以让家人过上舒适的生活,不用担心经济压力。但是,一旦他们过上了舒适的生活,他们也忘记了自己曾经最热爱和最期待的职业,等到荷包越来越鼓,就更是深陷其中,难以自拔了。最终,金钱成为了他们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

其实,当改善生活的基础因素,超过一定临界点时,它们就只是幸福的副产品而已了,它们并不能成为产生幸福的真正原因。

我们应当时刻牢记:不要把人生的重点放在那些能“标志成功”的东西上面,而是,应该把重点放在内心对成就感的衡量上。

生活中,每个人衡量有意义或者开心的标准并不相同,甚至每个阶段,答案也不同。我们要不断的问自己,这份工作对我有意义么?我还能继续学习新东西么?我有机会得到认可、获得成就吗?我能被赋予更多责任么?什么才是真正驱动我的动力?

这一生,就是要不断寻找我们真正热爱的东西,为“真爱”而战。

思考二:周密计划与偶然机会的平衡。面对机遇该如何做出最佳选择。

找到驱动力是人生迈向成功关键性的一步,可事实上,你不但要找到一种既能给你动力,又能使基础因素得到满足的职业,这并不容易,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并且,管理好这个过程,就更加困难,它需要你做好人生志向追求与偶然机遇的平衡。那么如何才能做好这个平衡呢?

当你以为你明白了你的目标后,你随即制定了实现这个目标的“周密计划”,但事实上,人生发展总是动态的,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偶然的、难以控制的因素,来争夺你的资源。于是战略管理过程变成了一件富有挑战的事情。

当你走在人生的拐角处,你该如何做出选择呢?作者提供了一个工具,叫:”发现---驱动“计划。也就是为了促成你在“周密计划”和“应急战略”间进行成功选择,你要能识别出你需要得到验证的假设条件,即在面对你想选择的战略时,你有哪些假设条件需要得到验证,证明这个战略是有效的。

好的选择,需要提出好的问题,如果这个假设成立,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你该怎样跟踪和落实它们呢?

让重要问题的假设得到验证,可以使我们的战略不会偏离轨道很远,并且,我们要不断的问自己,在战略选择的过程中,哪些对于我们才是最重要的?激励我的主要动力究竟是什么?如果我们问对了问题,通常就很容易找到答案。

通过我40年的人生,我也观察到,好的人生,其实就是一系列优质战略的选择过程。制定人生战略无比的重要,它应该是深思熟虑后选择的结果。读后感.它就像提前绘制过的人生地图,如果你始终明白,你的目的地在哪里,你会走起来更容易,更不容易迷失。苏格拉底说:“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过”,我觉得就是这个道理。

一旦我们懂得了在“周密计划”和“应急计划”之间的选择策略,我们就会容易变得开放,不会把偶然机遇拒之门外,我们应该让自己生活的范围大大拓宽,依靠自己所处的特定环境,准备好各种机会做实验,从而为找到支点做准备,然后不断调整战略,直到找到既能满足基础因素,又能给你动力的事业为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对自己诚实。

思考三:你的战略与你所说的一致么?

当你明白了你的人生动力,找到了自己的战略,平衡好了志向与意外机遇的关系,你却舍不得花时间、金钱、精力在这些东西上面,那么最终一切都将毫无意义。也就是说,你需要在你的战略目标上,配置好“人、财、物”才行。

真正的战略--无论是公司还是在生活中,都是在大量与资源分配有关的日常选择中产生的。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你资源的流向,将决定你成就的方向。

如果你研究商业失败的案例足够多,你就会发现急功近利常常是主要根源之一。对大多数人而言,他们面对的危险经常是,无意中把资源优先放在了能立竿见影就带来回报的事情上,而忽略了那些需要长期积累付出才能见到成效的重要事情上。例如:人们为了升职、加薪、发奖金,而把过多的时间花在单位里,而不愿意把精力花在十几年都看不到回报的事情上,比如养育孩子成才。

当他们获得立即回报时,又把这些回报花在自己和家庭追求高享受的生活方式上,如:买更好的车、换更大的房子、享受更好的假期。问题是,这些需求很快就会把个人资源配置的过程固定在原地不动:“我需要花很多时间在工作上,不然就得不到升职;我需要升职,不然就……”

于是,为了有令人满意的个人生活和职业,他们专门做出了能给家庭带来更好生活的选择,然后无意中忽视了配偶和孩子,因为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这些关系上面,不会立即给他们带来成就感,而快速的职业通道就可以。所以,很多事业看起来非常成功的人物,因为他们只把很少的资源用在了家庭上,久而久之,导致的是他们家庭的不幸福。是啊,没有付出,怎么会有回报呢?

所以,一旦你决定了你的战略,你就需要把你的资源,优先用在能实现你目标的事情上,这样,才能保证你最终成为你渴望成为的那个人。

PART2:你与亲朋好友的良好关系,才是你幸福的源泉。

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的事业优先项——能让我们开心工作的动因,只是人生诸多重要事情中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家庭、朋友、信仰、健康等等,还有很多优选项,能关系到我们人生的幸福和生命质量。尤其是与家人、好友培养出的亲密关系,与成功的事业相比,会带给我们更加长久的幸福感。所以,如何滋养和捍卫这种亲密关系,对我们来说,就变得特别重要。

思考一:时光在流逝,而你丢失了什么?在你最重要的关系上,投资时间。

其实每个人都知道,温暖的家庭是人生幸福最重要的源泉。但是等我们认为家里一切都好,可以先放一放,暂时不用过多投入时,你就上当了。当亲密关系出现严重的问题时,往往就已经来不及修补,一切都太晚了。

企业往往因为没有对未来投资,而导致不可挽救的后果,这样的道理也同样适用于我们的个人生活。虽然大部分人都有一个周密战略——要与家人建立充满爱的关系,与朋友建立深厚的友谊,但事实上,人们却投资在一个从未想过的生活战略上,以至于“相识满天下,知交无一人”。

所以,有的夫妻离婚了,家里的孩子对他们敬而远之,年迈的父母无暇顾及……他们忽视了要投资这部分生活,而实际上,只有这部分生活才能带来长久的幸福,可是,时光已经无法倒流……

思考二:你给孩子投资了什么?

给孩子的投资,很早就要开始,你必须给孩子提供能够历经生活挑战而生存下去的工具。大量研究表明,孩子出生头几个月的情况,对智力发展极其重要。人类学家的研究员,研究了父母在孩子二个月到半岁期间对孩子说话的效果,并且,这种研究一直持续到了孩子上完学。他们发现:孩子出生后的30个月内所听到的单词量,与他们长大后的词汇表达、阅读理解、考试等方面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关系。并且,若父母能用语言引导孩子对身边发生的事情进行深入思考的话,这将会对孩子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也就是说,当父母热衷于和孩子多说话,孩子大脑里将增加很多得到锻炼和优化的神经突触。突触是大脑里的神经节点,它把信号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简单地说,就是大脑里突触的通路越多,就会形成越多的有效连接,以后的思维模式就会变得更好,理解问题就更容易、更快速。这说明,小时候接触到父母大量谈话的孩子,几乎拥有了不可估量的认知优势。

你看看,这么小的投资,居然能带来如此大的回报。然而,仍有大多数的父母认为:等从小学再开始关注他们学习的成绩吧!遗憾的是,等到那时候,他们已经错过了帮孩子一把的大好机会了。

很多人,当习惯性的把资源投资到能带给他们更快回报的地方,却忽视了他们最应该在乎的人时,不幸的选择就已经开始。

思考三:对你的亲人而言,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总是考虑自己需要什么,而没有考虑对伴侣而言,什么才是对方需要的。所以,大多数人,对婚姻的概念是:看对方是否能给予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果对方不能给与,便离开他,去寻找那些能给与自己的人。

作者发现,通往幸福婚姻的道路不只是找到你认为将会让你幸福的那个人,而恰恰相反,通往幸福婚姻的道路是要找到你想让他幸福的那个人,他的幸福值得你的付出。付出--能使关系更牢固,这个原则不仅适用于家人、密友、组织,也同样适用于文化,甚至是国家。

希望你爱的人过的幸福,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难就难在我们往往不知道对你最在乎的人而言,什么东西才是他认为最重要的,我们如何做才是他所希望的?为了帮助我们找到答案,最好的思考办法就是从“需要完成的工作”角度去考虑,它能使我们发展出真正的同情。

我们要经常问自己:我的伴侣最需要我做的是什么?而且,对于伴侣需要我做的事,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上,而是要花时间和精力投入的去做。我们要能放开自己的想法,专注于做让另一半感到幸福的事,只要双方都这样想,就能产生好的夫妻关系。

思考四:你的孩子还是你的么?--不要将关键环节外包。

我们都知道为孩子提供好机会的重要性,出于美好的意图,我们将孩子交给比我们更专业的教练、老师来教导,以增长他们的知识,我们相信老师们会为孩子的未来做好准备,但是,一切真的会如我们所期望么?

戴尔公司外包带来的悲剧:在过去的10年里,戴尔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笔记本生产商之一,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戴尔成功的原因之一,是有一家来自台湾的优秀零部件供应商—华硕。为了提高净资产收益率,戴尔一步步将自己的生产,外包给华硕:从线路,到主板,再到组装,戴尔一步步放弃了自己对于关键环节的操作过程,最终使品牌走向了平庸和衰落。

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把一切都外包出去,会造成不可预料的结果。作为父母,你自己必须清楚,在孩子教育中,最关键的部分是什么。

1.)孩子的资源,即孩子获得的经济和物质资源,他的时间、天分、人际关系以及过去学到的经验。资源决定他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2.)孩子的思考方式。如何提出有洞察力的问题,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如何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何与他人合作等等,这些都是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还包括:孩子利用他的资源实现了什么、做到了什么,以及为自己创造了什么新东西等等。这些因素都是无形的,但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变成独一无二的人。

3.)孩子的价值取向。它与我们所说的人生中的选择倾向没有很大的差别,价值取向决定孩子在生活中如何做决定。也就是在他的想法以及生活中,哪些因素会排在最重要的位置,哪些是次要的,以及哪些是他根本没兴趣的。

当我们将孩子的教育,一切都外包给教育机构时,我们也就把要实现的目标和要解决的问题包给了机构。我们往往过多的关注了孩子获得的资源,比如知识、技能、以及经验等,跟戴尔公司一样,我们的每个决定看起来似乎都是有意义的,但我们却忽略了最关键的实际操作过程:即培养孩子今后获得成功所需要的思考能力和应用能力,以及在解决问题中形成的价值取向。

其实,除了学习新技能之外,孩子们还应该学习更重要的东西。关于能力的理论告诉我们,孩子们需要被挑战,需要解决困难的问题,需要培养价值观。当我们发现自己正在为孩子提供越来越多的,并没有让他们真正参与进去的活动时,我们就没有在训练他们取得成功所需要的应用能力。

当我们把自己的孩子交给别人来提供所有的经验时,这其实也是将我们的责任给外包了。当孩子终将有一天遇到生活中的挑战时,我们却没有在他身边,这时,我们就失去了塑造他们价值观的重要机会。而价值观,才是孩子取得成功所需要的最重要的能力。

所以,让孩子多经历自己的生活。鼓励他们为高目标而奋斗,即使他们没有取得成功,那么你需要帮助他们学习正确做事的经验:当他们追求的是伟大的目标时,有时候不能实现是不可避免的。教他们爬起来,掸去身上的灰尘,然后继续尝试。告诉他们没有偶尔的失败就不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每个人都知道如何庆祝成功,但你还应该在孩子为力所不能及的目标而努力时,学会庆祝失败!

如果孩子从未面对过艰难的挑战,或者没有经历过失败,那么他们就培养不起生活中所需要的韧性。那些不具备韧性的孩子,当他们在职业生涯中遇到绊脚石时,将很容易遭遇失败。

作为父母,我们并不希望这种情况发生在自己孩子的身上,所以,我们应该有意识的思考,我们究竟希望培养孩子拥有什么样的能力?以及,什么样的经验可以帮助他们?我们要努力创造机会,以培养起他们这种能力。这并不容易,但这将是有价值的。

思考五:家庭中那只看不见的手---塑造家庭文化。

作为父母,我们都会有同样的担心---孩子总有一天需要面对各种艰难的挑战,而我们无法在他们身边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他们也许会跟朋友飞去遥远的国度,他们也许会在大学考试中作弊,他们也许会面临各种邪恶的诱惑……我们能做的,只是希望我们对他们的教育足以让他们独自做出正确的选择。

但问题是,我们怎么做才能保证我们对他们的教育达到这样的效果呢?答案是:家庭文化。

家庭文化是父母与孩子间共同价值取向的保证,如果父母有提前设定一定的价值取向,那么家庭成员在解决问题或者面临困境时,就能够本能的遵循这一价值取向,而不用父母时时在身边指导或监督,他们只需要以自己习惯的方式去做就行,因为家庭文化已经深深的影响了他们—-这就是一个家庭文化运作的方式。(我们中国人的家训,其实就是一种家庭文化)

我们需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有意识的培养和塑造他们对“成功”的理解,使之成为你想要塑造的文化的一部分。你不仅仅控制孩子的坏行为,还需要表扬孩子的好行为。

你的家庭更重视什么?是创造力、努力工作、企业家精神、慷慨,还是谦逊?如果你没有在家庭成立的早期,就有意识的去塑造并巩固你所看重的东西,那么你的家庭就不会形成你喜欢的文化。

花时间和精力,教导孩子摆脱懒惰和无礼的行为,告诉他们你因为他们努力解决某个问题而感到骄傲;在你遭遇困境与艰难的时刻,你示范给他们以坚毅与勇敢的精神等等……这些实际上就是在塑造家庭文化,你想让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你须从点滴生活的选择做起。

思考六:如何确定你能正直一生,远离犯罪。

我们无法预测我们的整个生命中会遇到的状况,以及将会面临的精神困境,而且,每个人人生的遭遇也都不尽相同。作者提供了一种方法,教给我们如何在考虑行为产生后果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选择。

那就是: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当我们达到任何一个目标时,都能够清楚的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具体的做法是:确定你坚持的事,然后始终坚持它。避免人生中出现道德让步带来后果的唯一办法就是坚决不让它开始。跨过底线的第一步,很可能成为使你走上后悔道路的那一步。所以,避免自己后悔的最好办法是什么?那就是当你第一次面临选择时,就不要跨出第一步。

读完这本书后,对我有什么影响和启发?

这是我阅读过的最实用的书籍之一,在阅读过程中,我对自己的人生目标进行了思考和理顺,我惊奇的发现,其实我在十几岁时,就已经有了自己模糊的目标了。只是生活是残酷的,这二十多年来,我一直在优先选择我的基础因素,我已经在这条路上走了太久。今后,我要对自己的资源投入进行必要的修正。

在我40多岁,人生过半的年纪里,我决心要改变。我要拿出更多的精力来寻找我的动力因素,我要找到我真正喜欢做的事情,去投入,去尝试,我要从我喜欢的事情中,找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家庭部分,我本身就比较重视家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比较多。尤其是在我儿子和我父母身上,我都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我从不后悔我的付出。我在乎我的家庭,我爱我的家人,他们才是我幸福生活的主要源泉。以后,我期望我也能像书中说的那样,站在家人的角度上去思考和付出。我要努力带给他们每一个人幸福。

在文化塑造方面,我希望自己能够制定周密的塑造计划,逐步书写自己人生的原则,并认真地去实践。我希望我能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式,塑造我的团队、塑造我的孩子,以真正提升他们应对未来困境时所需要的能力。

感谢这本书,让我在求知的路上,感受到成长的欢喜。作者:航妈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本站内容纯属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处理)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