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注全译史记》读后感4000字

《全注全译史记》读后感4000字!

中国人究竟应该跟西方学什么?——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目的性的一些思考。

多年前读过一次《史记》,实在对帝王将相争权夺利毫无兴趣,半途而废了。多年后,凭着一个中国人的自觉又捧起来重读,目前读到《外戚世家》,感觉还是差不多,却突然有了一些思考,暂且记下。

《外戚世家》结尾那段是很毁现代人的三观的:“此后武帝闲居无事时,问身边的人:“人们对这件事有什么议论?”身边侍奉的回答道:“人们说即将立她的儿子当太子了,为什么要除掉这个母亲呢?”武帝说:“是啊,这可不是小孩子笨家伙们所能懂得的。古时候的国家为什么会有祸乱呢?就是因为国君年幼而母后壮年的缘故。女主独居骄慢,淫乱放纵,没有谁能禁止她。你们难道没有听说过吕后吗?”因此那些为武帝生儿育女的,无论是生儿子还是生女儿,孩子的母亲没有不被斥责处罚而死的。这难道可以说不是大贤大圣的作为吗?能明白地远见将来,为后世深思熟虑作好安排,这本来就不是那种见识浅薄的腐儒们所能比得上的。谥号称为“武”,难道是虚的吗!”(译文选自《史记全注全译》)

不知从哪里听过一种说法,说不管什么历史书,都是真假参半的。听说的时候很困惑,想着读历史不就是为了知道过去发生了什么吗?如果真假参半,读者又难辨真假,花很大功夫读了半天也不知读的是否真有其事,不是等于浪费时间精力吗?现在想来,读历史恐怕读的并不是史实,而是观念、是文化、是意识形态。读司马迁,大概更是如此,因为文中不时会出现作者本人的评论与感慨。比如上述《外戚世家》的结尾,不管是否真有其事,多少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三观。

曾听过一个演讲,惭愧忘了主讲人,只记得开讲第一句话:“中国文化是功利的文化。”当时很不以为然,因为“功利”这个词不准确,尤其“利”字,是为君子所不齿。现在回想来,“功利”这个词是用错了,如果换成“目的”或者“工具”,大概还是有道理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无疑是诸子百家,而春秋战国的时代背景决定了百家学说的目的性和工具性。不管什么学说,都要为天子所用,最终目的都要平天下。也就是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向上攀登的金字塔只有一座:“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于是,中国传统观念中,除了读书当官是正经,其他要么是为此服务的工具,要么不值一提。问题不是出在当好官还是当坏官,而出在只有当官这一条路才有出息。从中可以看出一个悖论,即这种单一维度的攀登之路恰恰种下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因为每个人都要往同一个塔尖攀爬,否则就没出息。然而越往上空间资源越有限,于是就必然产生人与人之间的争夺,而在争夺中就会产生与目的无涉的、只因争夺本身而生出的恐怖,这种恐怖反过来与塔尖那个最终目的“平天下”恰恰背道而驰。比如《外戚世家》的结尾,女性就是为君主传宗接代的工具,生完孩子就该早早杀了,以免外戚主政的后患,这也是为了天下太平——表面看来逻辑通顺,然而我认为,这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次的恐怖和野蛮却恰恰会成为天下长治久安的根本阻碍。因为天下太平还不是根本,根本是人类幸福地生活。通过野蛮和恐怖,是不可能通往幸福的。在孔子的心目中,天下、君王和百姓的利益是一体的,他所看到的是战争背景下的生灵涂炭,正是因为天下没有稳定统一。然而到了上述汉武帝的例子中,为稳定天下而将人沦为工具,通过恐怖野蛮的手段来维稳,恐怕恰恰背离了平天下的根本初衷。此间,传统文化的观念如何僵化、扭曲,可见一斑。

前两天分享了一篇文章,将孟子“布衣怀道,抗礼天子”的气势与古希腊第欧根尼相提并论,很有些道理。然而进一步想,孟子所怀之道,最终却还是要为天子平天下所用;而第欧根尼与阳光的关系,竟可以是与政治彻底无涉的。中国的诗人词人,不管诗词写得多好,作诗作词只是当官之余的兴趣爱好,大概没有一生只为作诗作词的。记得曾听一位老师感慨,中国为何没有出现《荷马史诗》那样级别的史诗?我斗胆认为,恰恰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压根不看重文学,不看重艺术,甚至可以说不看重除了当官以外的一切。更别提绘画、雕塑、建筑、音乐等等艺术,大都是为当权者服务的,不论一个人艺术方面多么高超,社会地位都低人一等。所以中国古代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家、音乐家……都并不为大家所熟知,太多太多是根本不留名的。后代所知道的并非作者本人的姓名,而是创造的目的,比如什么朝代为什么皇帝作的。这里的重点不是留不留名,而是是否为社会主流价值观重视,予以平等对待的目光。在中国传统文化等级明确的价值判断体系中,不管一个人在哪个方面钻研到何种程度,只要走的不是修身至平天下这条路,就是次一等的——这种单一维度的、狭隘的价值体系,大大局限了普通人的人生追求,使得本来应该很宽阔的上升道路,变得十分狭窄,大家都朝一个方向挤破头,反而造成社会不稳定。简言之,中国传统文化主流价值观缺少一种入世的突破。即便有突破的,比如墨子、庄子、佛教等,并未被纳入主流价值观。墨子中冒头了科学,但很快被淘汰了。庄子是知识分子最爱的学说,却并不为广大群众所接受。佛教更是在中国被功利化,求神拜佛都是为了在世的目的。

这套自诸子百家以来的主流价值观一直主宰中国上千年,直到清末曹雪芹的《红楼梦》中,才有了一次系统的,可谓石破天惊的叛逆和质疑。在《红楼梦》中,金字塔的塔尖已经沦为做官这个空壳,但做官早已不是为“平天下”,而不过是为享荣华富贵罢了。在小说中,这套僵化的价值体系,其内部真正的精华已经丧失殆尽,完全背离攀登的初衷,走向金字塔的反面。我认为这与上述单一上升渠道导致人心不安、导致争斗以及恐怖都是有密切联系的。金字塔里的人,大半时间精力忙于争权夺位。因为最初“名不正而言不顺”,官位是为自己正名,有了官位才能开展拳脚实施理想和抱负,以平天下;后来沦为争夺官位、保住官位是为了荣华富贵。理想化的世界是寄希望于明君识人,不必争夺。但现实是君王其实只是普通人,做出的决定未必正确,更何况君王自己的位置都不一定保得住。所以官场的位置多半还得要靠争夺,越往上,位置就那么几个,仅为争夺那个位置,就要耗费掉多少时间精力,还要想方设法保住。自己怎么争上去的,还要防别人怎么争上来……时间精力花掉大半,还剩多少在干正事上,以求自保就不错了。而金字塔外的人,不管朝哪个方向攀登,都不被社会所看重。贾宝玉就是最好的例子。《红楼梦》中,曹雪芹试图在金字塔之外去寻找出路,寻找立身心安之所,但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一点上维度的单一,因此恐怕没有接触过西方文化的曹雪芹是找不到的。宝玉出家(这算是在佛教中找出路吗?),女性非死即嫁……而绝不可能出现诸如:林黛玉成为享誉全球的诗人,贾宝玉成为背后默默支持她的丈夫之类的结局——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难以想象的,另一座金字塔的维度——李清照大概是个特例?说明突破的可能性不是没有的。

当然上述这种突破是时空双向的。这里只说空间上,和诸子百家可以对照着看的古希腊哲学,两者最不同的恐怕就是目的性。古希腊哲学的诞生似乎是毫无目的性的,因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并非战乱时期,而是和平年代。哲学家们悠闲地散步聊天唱歌吟诗,读后感www.simayi.net整天没事就晃来晃去胡思乱想,看海看天看星星看月亮,于是他们的思考就超出人的世界,进入宏大的宇宙中。他们的思考不为任何现世的目的,并不是要去干什么,而就是求知本身。比如世界是怎么来的?生命是怎么来的?搞清楚这些问题,对于他们的现实生活不会有任何影响,而其中相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最可贵的,最值得学习的,就是无目的性的纯粹。数学、自然科学等便由此诞生。在中国古代,这类学问都对治国平天下帮助不大,不直接,所以都不被重视。之前分享过科技日报总编的演讲,说出中国在发展科技方面的三个严峻问题:第一、缺乏科学武装。第二、缺乏工匠精神。第三、缺乏持之以恒的情怀。在我看来,这三点的根本是同一个:缺乏科学精神。结合上一段,更精确地说:是缺乏纯粹的、追求学问本身,而不为任何目的超脱的精神。

再次强调一下,是缺乏科学精神,而不是缺乏对科学的重视。换句话说,中国现在特别重视科学,但不是因为科学本身,而是因为要用科学武装自己,将科学作为治国平天下的工具。说到这里,我想更准确地说法,应该是把“科学”换成“科技”。“科学”是学问,不是直接拿来使用的。“科技”才是直接可以拿来变现,拿来使用的。中国历来重视的恐怕从来不是科学,而只是科技而已,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开始就是如此,而这种思路和目的性很强的传统文化主流观念是一脉相承的。对人类社会没有直接用处的学问,在主流观念中是不值得去研究的。

这种目的性很强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遭遇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的冲击,两下结合就直接导致功利性:将金钱作为追求的唯一目的。当下功利化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并且在中国社会尤其突出,尤其难以突破,恐怕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性是难以分开的。只不过金字塔的顶端从:当官治国平天下,沦为当官享受荣华富贵,变为赚钱享受荣华富贵。于是问题就变成:不管一个人在哪个领域钻研到何种程度,只要赚不了钱,就是没出息。在资本主义社会,甚至不仅仅是没出息,而是无法生存了。这金字塔顶端的堕落的确是一个问题;但同时,只有一座金字塔的狭隘,社会价值体系中上升维度的单一化、追求目标的单一化这个问题,从古至今是一贯都有的,对于当下的中国人更是双重桎梏:中国传统文化主流价值体系单一的目的性,加上,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主流价值体系单一的目的性。我想,作为今天的中国人,不是要批判传统文化,而是在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向西方文化源头古希腊文明学习,进而突破当下双重桎梏的局限。

当然从西方文化来说,科学主宰一切也成为另一种维度的单一化;资本主义将一切为其所用,使一切都功利化,比如过快将科学转化为科技之类;等等问题也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而且和中国面临的问题是相通的。从西方文化发展的局限的角度来看中国传统文化,那将是另一番景象。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本站内容纯属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处理)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