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农业思想史》读后感3000字

《近现代农业思想史》读后感3000字!

作者:踢一脚苹果罐头

边读边写的一点杂感,思路并不连贯,读到最后一章发现作者其实对主题已经作了很高的升华,我无需再谈这么空泛的感想,不过还是决定留存一下,不感兴趣文本内容可以跳到最后看看我的私人感想。

个人认为,农业是与教育、医疗、军事同等重要的国民基础产业,因此必须要实现一个国家粮食体系的健全自立。在走在近代农业革命最前列的英国与德国,即使有一系列变革实现了所谓的粮食相对增产假象,但那点可怜的增产实际上完全无法跟进人口增长与工业社会发展的消费需求,最终英国还是早早地在1790年便开始陷入粮食需要进口的局面(德国数据不明)。

近代以来各国频繁出现的经济危机乃至最后走上战争之路,虽然未必是决定性因素,但与农业的畸形发展也有重要关系。更准确地说,不仅是工业上的生产与消费失衡问题导致了经济危机(马克思),也因为将农业视为商品使得农业逐步走向工业化的过程中,农业上技术进步带来的生产量与人口增长带来的消费需求之间的失衡同样成为了导致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马尔萨斯)。日本走上二战之路不仅仅是为了本国工业产品开拓国际市场,同样也有因粮食紧张而对外产生巨大需求的重要背景在,台湾与满洲的农业开拓即是重要证据。马尔萨斯与李嘉图的粮食贸易论战已经过去两百年,但直到如今全球粮食危机问题不仅没有彻底解决,甚至是更进一步在发展粮食贸易理论与确立国际间的贸易体制。支持李嘉图自由贸易论的产业分工、规模效应与比较生产费用等各种学说所认为的互利共赢局面实际上是不可持续的。美国式的大规模农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即自然资源掠夺型农业的发展所实现的粮食增产与超产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而由此更是对独立小农与农村文化造成了摧毁式打击,可以说近代以来的所谓农业绿色革命所取得的成就(解决饥荒)被片面性高估了,消极地来看它甚至可能是一场浩劫。

我们可以跟着本书来看一下这场谎言最初的起点。

在封建社会转向近代化的过渡期,法国的魁奈与英国的亚当斯密发展出了两套完全不同的经济思想。亚当斯密将人类的利己主义与个人劳动视为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本源性动力,而重农主义的本质则是将自然资源视为社会发展的本源动力。前者的逻辑是以人为本,牺牲自然换取人类发展,后者的逻辑是放弃人类中心主义,牺牲人类保存自然。

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却是因为他们的出生以及社会环境的不同。英国之所以最早掀起工业革命扛起工业文明商业社会的大旗,恰恰是因为它通过圈地运动与国际粮食贸易转嫁和延宕了农业的束缚与困境。而思想的偶然性之处则是两人的知识系统与阶级晋升之路的大相径庭。魁奈的农本主义立场是由于他出生在传统的农业家庭,医学中的血液循环体系造就了他的思维模式。亚当斯密则是出生于海边小镇,接受着古典道德与文化训练形成的思维模式,而现实正需要这样不曾面对与无法体会农业价值的人,才可以尽情去追求经济的自由主义。这也最终造成了奉行自由主义的亚当斯密成为了现代经济学之父,而魁奈奉行的重农主义则被束之高阁埋进了历史的尘埃中。

极度讽刺的一点是,在此之后的马尔萨斯本质上重农主义的粮食贸易保护主义者却借着有效需求理论被凯恩斯视为亚当斯密最大的理论继承者,而真正重商主义维护新兴资产阶级利益主张粮食贸易自由化的李嘉图却受到马克思的高度赞扬,成为其号称反对资本主义的《资本论》中有关经济学论述的重要思想来源。可悲的是,实质上是继魁奈之后重农主义最大继承者的马尔萨斯最终又再一次被现实打入冷宫。而马克思所构想的社会主义体系,也因为其视野局限于工业发展导致其经济理论基石中对于农业重要程度的考量不足,最终使得整座大厦坍塌(苏联社会主义农业实践的失败)。因此与其说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构想是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超越,不如说是对一种同样将人异化为机器的巨型工业社会的妄想。而如今国际农业贸易自由化所最终导致各国农业趋于工业同质化的后果,正与苏联的农庄集体化所造成的惨剧相呼应。

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过分夸大了底层社会具有积极导向的利己主义,而完全忽视或刻意回避了权力阶层的利己主义,他所期许的公民社会并未真正实现。但要是当年选择了偏于保守改良的重农主义,如今的世界不仅可能无法实现农民与土地的自由化,也可能同样无法进一步迎来人类自身的自由解放。

所以,二者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如果仅将历史当作一道二元对立的选择题的话,那么我这个内心坚定的重农主义者也许会心怀着一点人类中心主义的悲悯,带着不情愿去选择经济自由主义。但如果这道题的语境换成文革,那么我绝对不会选择牺牲文化去破除传统束缚,因为正如此刻所看到的现状一样,否定一切之后换来的是狂妄无知。八十年代的思想热潮告诉我们的事实是,我们本可以不用走向这种深渊而迎来真正的自由解放,但很遗憾在傲慢的权力面前那个契机我们以血泪的代价错失了。

人类毁灭自身的文化传统容易走向无知自缚,而要是毁弃自然,则必定走向灭亡。因此傲慢偏激地讲一句,近代以来的两百多年在农学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农业技术改进与农业经济学。直到如今也并未能解决农业发展的体制性困境并导致了积重难返,读后感www.simayi.net因此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失败的。而依靠基于农业社会学与农业伦理学的农业哲学实现价值与体系的转换,才是当务之急。就日本目前的状况而言,本身其多山地少平原的地形条件对小农发展是有利的,而其农药使用率以及粮食自给率两项的严峻程度也意味着转变农业发展政策迫在眉睫。而2011年311大地震以来持续增长的地方移居(逆城市化、田园回归)潮流,伴随着有利的政策引导正是转换体系的最佳契机。

最后回归我自身,我最初出于对农村文化的热爱,逐步走进了民俗学之门。在这其间也了解到作为日本民俗学起点的柳田国男的思想与人生的转变。他最初是作为农政官员参与农业研究的,但是随着对农村地区的调查不断深入,他感喟于农村文化的不断消逝,于是心怀执念由农学转上了民俗学之路,开创了日本民俗学的历史与未来。曾经有感于这份执着,想着也要继承这份前辈遗志,对农村文化作更多的传承与研究。但是,随着学习与调查的展开,我逐渐体会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无奈之处。

如果有一天我们所研究的民俗最终只能留存于文献与博物馆之中,那样的民俗又有何意义呢?民俗的内涵何止器物与思想,更是那份传承中所呈现出的生命的鲜活流动啊。作为日本纪录片大师的小川绅介,曾经不也是做着类似于民俗学者的工作,想要将那份即将消失的文化留存于影像之中吗?我们到底该如何才能突破现实中农村文化不断衰亡的困境去更好地继承他们的遗志呢?我想,曾经的柳田国男选择了由农学转向民俗学,也许当下,对我而言该是带着民俗学的这份关照重新转向农学的时候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本站内容纯属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处理)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