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研究法》读后感3000字

《中国历史研究法》读后感3000字!

作者:关念

既然是为作业而读,干脆直接把作业搬上来了。短评憋屈久了,偶尔能敞开写还是挺爽的。

以下,我将会从对作者本身、文章风格、具体内容的三个角度评价,最后再谈谈我从书中获得几方面收获。

在此之前,我认为本书的地位与意义大都在“初始”二字。关于“初始”,有两个内涵。

从书与作者本身讨论,作者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开始与世界大范围接触的近代,中国固然历来重史,且史学长期领先世界,但一直没有所谓“科学的研究历史的方法”。梁启超本人是改造旧史学、提倡新史学的先锋人物,《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又正是他系统性叙述近现代历史研究法的著作,所以或许以今日眼光看本书或有缺漏或有偏颇,但在中国历史研究上,不可否认其具有开启中国初始近现代科学研究法的意义。

从我个人作为读者而言,我是历史系的大一学生,大一上的两门专业课一是与历史无甚关系的管理学,一是重点在于了解古体字与著名历史文章的中国历史文选,所以到了大一下我通过史学概论才开始接触具体的史学理论。而这本书与课程相辅相成,帮我构筑了一个全新的、系统的史学观,所以本书与我而言,具有指导我初步踏入历史学术领域的意义。

作者强调著述前要先想明著书的目的与读者对象,其实上述两“初始”也正是作者著书的两大目的,即改造、阐述一种新史学观与方法以及给史学界的青年学子提供指导、树立榜样。

了解了目的后,进入正文,我先对作者本人评价。我之前看过一篇文章,类似重看戊戌变法一类,作者认为梁启超等人并未处于当时的宫廷政局中心,而是游离于圈外,如今以梁的著作为基础的戊戌变法史也因此太过偏颇,从此我一直对梁启超不以为然。但在读完此著书后,我对他的学术与品行只有深深佩服,任公先生作为一个学者,实在是又可敬又可爱。

首先,他将史德放在史家四长第一位,而本人也非常坦诚,就上面的戊戌变法史料而言,在文中他自己也承认自己的书难以避免主观偏见,不敢说客观。另外从正文到补编,可看出他的一些观点也在改变,从正文的大篇幅叙述考证到补编对此忏悔提倡大家更多地关注收集和已有的史料而非考证,他对于自己的错误与转变不加掩饰,唯一希望的是传授更多正确、有效的研究方法。

其次,他的幽默为文章增色不少,我看到他用归谬法调侃孟子(75页,孟子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汝答曰“否,人不应杀人。”)和因过多叙述自例而向读者讨饶(65页前用两页叙述考证玄奘出游年份)时都不禁会心一笑,从他的文章中认为任公是一个可爱的人。

最后,关于作者的历史责任感与博闻广记、勤于创作,这在文章里都是洞若观火的,不必多说,因有责任感才会决定写此书,因博闻广记才有资料有把握写此书,因勤于创作才得写成此书(更不必说此一本书在其所有著作里只是沧海一粟),加上最先说的公正坦诚的史德,任公先生在学术上的品行是极为可敬的。

我注意到作者本人有些特别主张在书中反复出现,或许可以代表他的特殊观点,在此列出。1、在研究史学的古人里最推崇刘知几、郑樵、章学诚。这在老师的课上也有讲述,但当时我只记得人名与著作,经过梁启超文中数次不懈地提及,我理解了他们的特点与地位。2、反对以朝代的标准进行断代,斥之为为帝王作家谱。3、虽同意人民在历史中的基础作用,但尤为重视大人物(作者称为“历史的人格者”),甚至想把中国通史以人物百传的方式编成。4、重视人物间的联系,喜爱合传形式。5、受佛教影响深,无论在研究内容和思想理论方面都可看出。

了解了著书的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是时候去观察他的文风。作者在史家四长的史才中分为组织与文采两部分,我也以此标准讲述。可以说,因为《中国历史研究法》并非史书,所以一些方法没有用武之地,除此之外作者完美遵守了自己的标准。

组织方面,作者重视史料的剪裁与排列和推崇清晰明了的纲目体,在文中,作者用以说明的史料基本都简洁且契合;虽不是严格的纲目体,但作者的行文顺序明显把要叙述之事物按分类与顺序一一排列好,让我感觉无论是当时阅读还是之后的整理都很清晰舒畅。

文采方面,作者自己提出的两大标准是简洁与飞动,这恰是作者文章的两大特色,因为简洁,是故花两页篇幅讲自己的例子还要向读者讨饶;读后感www.simayi.net因为飞动,所以我初看前半篇半白半文的语言风格有点望而生畏,但真的阅读后发现其实文章易读且优美。此处插一个小插曲,其实因为对世界史与近代中西巨变感兴趣加上老师课上也有提及,我最开始选的书是《大分流》,但不知是我水平有限抑或原文艰涩、翻译生硬之缘故,我读此书实在味同嚼蜡,在1/4处了解了作者的主要主张后就放弃了,就文风之生动而言,《中国历史研究法》无疑好上数倍。

最后回归最重要的部分——书的内容。得益于文风,虽然有些部分略过,但全书内容完备,可构成体系。哲学讲究世界观与方法论,作者的书也分为概念与方法,相互对应。

首先,概念部分。在自序就明确了著书的目的。之后既然是研究历史,便讲了历史的意义与范围,把中国历史作为普遍中的特殊看待。既然作者的目的是阐述新史学,便要先讲述中国的旧史学的历史。历史研究必然基于史料,之后又是对史料的分类与内容概述。史迹之论次一章讲历史本身的发展联系规律。本文至此完结,补编除了补充了目的、史家四长两内容,着重叙述五种专史,前半概说部分就是五种专史的概念。

方法部分则与概念犬牙交错,针对旧史学提出改造方法,针对史料提出收集、鉴别史料的方法,针对论次中历史本身的发展和联系提出论述历史的方法,针对补编里的专史后半部分提出作专史的方法。

整本著作下来,主题安排逻辑条理清晰,概念与方法相辅相成,系统性地解答了我的许多疑惑,也为我日后也许有机会从事史学研究提供了参考。结尾最后详细讲述下此书给我的带来的收获。

史学即是研究历史的学术,所以读完此书,通过作者在第二章讲述的过去的中国史学界和补编专史里详细提供的各专史的史实和历史阶段,我对历史本身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与认识。比如对于中国学术思想史,作者别出心裁地提出“主系、闰系、旁系”的分发,是我以前从未想过的,这样一来,中国几千年复杂的思想演变皆可大致归于五类,令人豁然开朗。

其次,史学概论与历史研究法,其实是研究如何研究历史。读完此书,再结合老师课中的内容,我认为自己对研究历史的方法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史学也形成了更系统的观念。比如老师上课提到的收集史料的方法之一——按类摘录,任公先生也在书中多次提到时时抄录材料在收集史料中的重要性。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本站内容纯属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处理)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