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中的诸神》读后感3000字

《恋爱中的诸神》读后感3000字!

作者:海如意

本书原名《希腊罗马神话与传说中的恋爱故事》,是著名翻译家郑振铎根据希腊和罗马神话的一些古籍文本,挑选出26则诸神、英雄和凡人之间的恋爱故事而翻译出来的。

这26则故事,大部分出自古希腊学者阿波罗多罗斯(Apollodorus)的《书库》(TheLibrary)和古罗马诗人奥维德(Ovid)的《变形记》(Metamorphoses),有时参考其他古籍,译者加以综合整编,作成了这些故事。所以本书有一个重大问题,即希腊名与罗马名相互混淆,大部分名字使用罗马名,一小部分名字使用希腊名,虽在同一则故事中,有的人是希腊名,有的人是罗马名。

本书的纸质很好,是光滑厚实的铜版纸,即使只有16开200多页,托在手里也有相当的分量。另一大特点是书中有许多雕塑、油画等插图,其中有很多名家作品,或色彩华丽,或古朴自然,或庄严典雅,或栩栩欲动,由于纸质的原因,都十分清晰,直白地向读者传达着“希腊罗马文化是西方艺术起源”这一理念。

编著者郑振铎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学者和翻译家,那句“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便出自泰戈尔《飞鸟集》的郑振铎译本。故而,本书所载之恋爱,虽可看出古希腊男女(男男)关系之混乱,却在编著者的妙笔下,显得浪漫之至,全书文采典雅,语句缠绵,悱恻动人。

说起翻译,最早清代的林纾通过听他人的口述,在结合自己的整理,用文言文翻译外国小说,后来的学者严复在翻译《天演论》〔英国生物学家托马斯·亨利·赫胥黎(ThomasHenryHuxley)的《进化与伦理》(EvolutionandEthicsandotherEssays)〕时,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对中国翻译界产生巨大影响。

但这个原则的首要还是“信”,要忠实于原文,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可文字翻译,尤其是文学作品的翻译,毕竟算是另一类的创作过程,有的译者过分偏向了“达”和“雅”,在一些细节上就不太“信”了。好像是文字中有本国不曾出现过的东西,大约是怕读者难以理解,就改成中国本有的东西,如将日本的“和纸”翻译做“牛皮纸”,实在无法接受。

早期的翻译家,虽然翻译白话文,仍不免出现文言的遗韵,当然这并非缺点,经典如朱生豪所译之莎士比亚戏剧,在文字中就透露出古典肃穆的感觉。本书也是如此,但文言味道更淡,几近于无,无非是“微飔”、“巉岩”这类字词。

以本书而言,最体现译者功底和特点的应该是《勒达》一文。讲述的是天神朱庇特(Jupiter)变成天鹅与美女勒达(Leda)交合而生下美女海伦(Helen)的故事。它是唯一一篇编著者用自己的语言重写的故事——当然故事梗概没有改变。本篇故事语言优美动人,充满诗意,通篇笼罩着一种似真似幻的朦胧感,似乎在展现着白居易那首杂言古诗的美学:“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经典的爱情故事大部分是悲剧,似乎只有悲剧才能展现爱情的力量,让读者记忆深刻。

正如本书所说:“丘比特(Cupid)是顽皮的,而维纳斯(Venus)却是喜怒无常的,所以恋爱的偶合,比别的事情更奇特,更多变幻,更可惊可愕”。如本书中因躲避阿波罗(Apollo)的追求而化作月桂树的达芙妮(Daphne)、为拒绝牧神潘(Pan)而化作芦苇的西冷克斯(Syrinx),而为了怀念她们,阿波罗从此永远头戴桂冠,潘则随身携带芦笛形影不离。

亦有女子求爱而不得者,克吕提厄(Clytie)追求太阳神而不得,化作永远注视太阳的向日葵,俄诺涅(Oenone)遭帕里斯(Paris)抛弃,愤怒中拒绝治疗中毒的他,却在他死后扑入他的葬火。

更有一些非常之爱。阿波罗喜爱美少年雅辛托斯(Hyacinthus),却因西风的嫉妒而失手将其打死,于是将他化作一株美丽的风信子(Hyacinth);白比丽丝(Byblis)爱着自己的孪生兄弟卡纳斯(Counus),求之不得,流泪不止,将自己变成了一道清泉;月神为了让美少年恩底弥翁(Endymion)永远保持年轻美貌,让他陷入永眠,自己则夜夜前往偷吻;那耳喀索斯(Narcissus)因拒绝仙女厄科(Echo)而爱上了自己水中的倒影,终于化作水池边的黄水仙(Narcissus)。

还有勒安德洛斯(Leander)为了与海峡对岸的情人赫洛(Hero)相会,夜夜游过海峡,终于死于暴风雨中,而赫洛也由高塔投下,与他共死。等等故事,莫不哀婉凄凉,牵扯心魂。

生老病死,是每个凡人都逃不脱的诅咒,而怨憎会、爱别离与求不得,即使是神,也无法摆脱。

当然书中也有一些圆满的故事,如不愿恋爱的仙女波莫娜(Pomona),终于被假扮各种身份职业以便日日与她“偶遇”的委托纳斯(Vertumuns)打动,成为恋人;希波墨涅斯(Hippomenes)通过爱神给予的三只金苹果,赢得了敏捷的阿塔兰忒(Atalanta)的赛跑,终成眷属;淡薄情爱的艺术家皮格马利翁(Pygmalion)爱上了自己的塑造的美女雕像伽拉忒亚(Galatea),而维纳斯为了他的虔诚,将其变作真正的美人;更为奇特的是从小被当做男孩抚养的女子伊菲斯(Iphis),隐瞒真实性别与另一女子依安蒂(Ianthe)相爱订立婚约,最终在埃及女神伊西丝(Isis)的帮助下变为了男性,二人顺利成婚。

《爱神之爱》讲述的则是丘比特和美女普赛克(Pasyche)的故事。维纳斯愤怒于普赛克的美貌,命令丘比特前往惩罚,但丘比特却爱上了她,并偷娶她为妻。丘比特不敢明目张胆违反母亲的命令,于是每到深夜才与普赛克相处,不许她看到自己。普赛克被两个嫉妒的姐姐诱惑,夜间点燃蜡烛偷觑,被丘比特发现后离开了他。普赛克历经磨难,面见维纳斯,并在各种神奇动物的帮助下,完成了女神布置的种种困难任务,而丘比特也以世上美人们的爱为条件,取得朱庇特的支持,最终两人破镜重圆。这一故事出自公元2世纪的古罗马小说《金驴记》(l'asinod'oro)具有民间故事的种种特点,既有牧神潘教仙女厄科唱歌这样略显荒诞幽默的情节(因厄科是回声),又带着讽刺、劝慰、告诫等因素,是后来欧洲民间故事《蓝胡子》、《日之东、月之西》等著名故事的肇始。

魏晋的王衍极为放诞,名传当世,但在幼子死后悲不自胜,旁人劝他洒脱一些,他回道:“圣人忘情,最下不及于情。然则情之所钟,正在我辈。”人是一个矛盾综合体,做不到太上忘情,也不会堕落为感受不到情的禽兽,所以人类正是为情所钟、为情所苦的物种。

元代戏剧家汤显祖在《牡丹亭》中,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之间由生而死、由死而生的浪漫故事,阐述了自己关于爱情的观点:“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爱情是人类独有的疾病,哪怕为之魂飞神伤、心碎断肠,千百年来,人类也始终向往着它,赞美着它。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本站内容纯属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处理)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