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锅上的家庭》读后感3000字!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家庭环境对个人心理的影响。
你有没有时常出现这样的想法?
当我们被自己的问题卷进无法解脱的漩涡的时候,其实,你有没有想过,可能你长期以往深究自己的问题,往往问题的根源不是出现在自己的身上,而是你所处的家庭环境,身体里深深地被某种潜意识驱动着呢?
在传统的心理学上,有一种叫内部视角:即对于每个人的痛苦、困难、障碍是从当事人的眼睛去观察,将锚点放在自己身上,从而达到“格己致知”。
还有一种就是外部视角:他们关注的是个人问题引起的外界的连锁反应。
那么“他们”是谁呢?他们就是家庭治疗师,代表作《热锅上的家庭》就是以家庭治疗师展开的,这是一本40年长销不衰的原生家庭经典著作,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家庭,由于女儿克劳迪娅有离家出走、自杀倾向的心理问题,因此一家人因为她展开了家庭治疗,从而引出了这一家人背后家庭问题。
这本书和以往的心理学书籍不太一样,在传统的心理学治疗中,一直都是将个人作为治疗的主体,忽视了他所在的环境,而家庭治疗师认为每个人的行为和思想都受家庭的影响,家庭关系是层层递进并且相互制约的。
在书中,母亲卡罗琳和克劳迪娅总是因为各种问题争吵,克劳迪娅的房间乱总是会被母亲指责,对于儿子丹的房间乱母亲却并没有显现出像对克劳迪娅苛刻。
克劳迪娅:“我房间乱的时候,你总是在背后盯着我,可是你却任意他(儿子丹)胡闹。为什么就不像管我那样去管他?为什么偏偏针对我一人?”
卡罗琳:“我要他清理房间的时候,他最后都会做,你却不是,我要你整理房间,你理都不理。”
克劳迪娅:“所以你就像泼妇一样盯着我,死命唠叨!”
显然,卡罗琳的做法是有不妥,女儿的做法是在和她进行反抗,对于母亲这样的语气和做法是无法理解的,尽管卡罗琳知道她要给女儿适当的自由,但是她认为克劳迪娅是必须这样才会被管教好。这一切的思想包袱,都来源于曾经她和母亲的相处模式。
卡罗琳的母亲曾经也是一个让她害怕的角色,卡罗琳与女儿的争吵一定程度上是她小时候与母亲的画面再现,她不想自己变的那么狰狞和独断,但是又不得不时刻提醒女儿,总希望女儿按照她的意愿去做,在她看来,克劳迪娅就是一个问题少年,但是她不知道其实她才是造成女儿这样的罪魁祸首。
弗洛尹德说过:成年后的人格缺陷,都来源于童年的创伤。
这样的环境下,卡罗琳变得既强势也矛盾,她不知道该如果去面对自己的女儿,一方面不想她像自己童年一样生活,但是又不得不去操控她的生活。
宋庆龄说过:“孩子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于年轻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却是家庭。”
家庭治疗师认为克劳迪娅的问题其实并没有母亲说的那么严重,只是每个孩子都有叛逆期,不见得一定是她自身出现多大的问题,如果母亲在这个家庭中能充当一个友好的角色,可以换个方式去和她进行沟通,那么结果可能会大不一样。
书中讲到卡罗琳夫妇情感发生变化导致了一家人的关系变得紧张和脆弱。卡罗琳抱怨丈夫总是沉迷工作,对家庭和自己都是撒手不管,造成卡罗琳把气撒在了克劳迪娅的身上,越演越烈,最后丈夫大卫不得不和卡罗琳站在同一占线。
在电视剧《都挺好》里面,不管苏明玉做什么事情,都不得到苏母的满意,女儿成为了这个家庭里的出气筒。家庭关系中,苏母和苏大强其实并没有爱情,苏母只是为了给弟弟一个城市户口,选择了和一个不爱的男人在一起。苏明玉长大后,对于石天冬一次次的追求总是忽冷忽热,对待爱情的渴望并没有在苏明玉身上看出来。
社会学习论认为,孩子出生后,就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模仿建立自己的行为模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孩会模仿父亲的行为,女孩会模仿母亲的行为。
因此,从小生活在父母感情不和的环境中,孩子是严重缺乏安全感和生性敏感自卑的,即便将来有了恋人,由于受到父母的影响,将来在对待另一半的方式上也会和父母的行为相似,因此,原生家庭的遗留问题需要在以后的日子里面更加努力地去修正,才能不被影响到个人的生活。
书中说到,卡罗琳为了一家人的晚餐忙得团团转,家里没有一个人帮助她,于是她生气,再次将对所有人的怨气撒在了克劳迪娅的身上,叫她过来帮忙,女儿十分不情愿地过来帮忙,还和卡罗琳大吵了一架。
这样的环境,即便母亲很无奈,但是却从不表达她的需求,于是其他人以为她一个人做完家里的所有事是没有问题的,事实上,最后搞得全家都很紧张,一个人承受的委屈最终还是会爆发出来,这样的家庭氛围并利于大家相处。
就我自己家而言,我们一家人,平时很少沟通来往,大家都上班,家里的群基本上除了过年的时候有红包互动外,其他时候是没有动静的。平时生活上工作上有什么问题也不会在家人面前去袒露心声,所有的人都是独自承受着,除非真的到了最后没有办法解决或者是结果已经藏不住了,才会一起去面对。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女流在寻找适合自己家人的相处模式,我希望我在工作和生活之余一切都是值得的家永远是我的港湾,但是很多时候发现只是徒劳,因为一个人的努力显得有点多余甚至有点吃力。
我们该如何去面对这样的家庭环境,实现自我的救赎?
不管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家庭而言,坦诚地去和每一个人进行沟通才是解决办法的最佳途径。即便我渴望在家庭中找到融洽的家庭氛围,我需要表达出我的想法,才是能让家人在认识自己的问题上有真实的反馈。
文中的母亲卡罗琳长期陷入了愤怒和指责的死循环中,把生活过得一团糟,根本原因就是她并没有放弃指责,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读后感www.simayi.net尽管她不喜欢一个人做家务,但是她最后还是一个人压抑情绪做完了所有。在家庭治疗师的引导下,她一点点地倾述出了她的所有想法,最终得到了丈夫大卫的体贴和关怀,让她得到了对婚姻的期盼,让她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是有价值的。
卡罗琳面对自己糟糕的家庭关系和自己和丈夫的关系达到了冰点的时候,她开始反思自己,并且做回独立的自己,不从丈夫身上找存在感,开始制定一套计划表,让孩子开始帮助自己做家务,老公也参与到其中来。
刘涛最近入驻阿里聚划算开始了带货人生,你说她独立吗?曾经嫁入豪门想要退出娱乐圈相夫教子的时候,她肯定没有想到自己会有今天的辉煌人生。她开挂了的人生让人看到的就是她那坚韧和独立的品质,在外面她努力工作撑起了整个家,不依附于家庭里的任何人才是她活出独立自我的关键。
书中,起初因为女儿要离家出走和有自杀倾向这个问题,一家人半信半疑地接受了家庭治疗师的建议,全家都去进行治疗,到后来包括妻子卡罗琳和丈夫大卫的家庭都被邀请去进行面谈,这个过程是很漫长也考验人的耐心的,甚至可以说是很痛苦的。
书中说到,对于老年人来说,头一次面谈就要剥开自己,深测内心深处的感受,实在是相当困难的事。
这也是为什么家庭治疗师在中国尚未能很好开展的原因,毕竟我们“尊老”的意识已经植根深处,即便是父母长辈有再多的不是,也只能是选择接受。所以,要想要改变家庭环境中的“恶习”就需要有全家乃至整个家族的努力,这样才是最根本的方法。
就像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说这么多,其实真的不是想要强调父母有多不好,而是想说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也许,我们无力改变上一代,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接受,选择看清,可以选择尽量不受影响”
尽管我有时候在自己境遇不好的时候,抱怨过自己的思维自己的能力,为什么没有赢在别人的起跑线上,来自农村的我没有城市的孩子格局大,这些需要我后天付出更大的努力去减少差距。但是这些都不能成为自己不努力的借口,只是看清差距,奋力去追,甚至为下一代做铺垫。
《热锅上的家庭》这本书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和探讨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心理问题,为我们还原了我们生活中一些问题的潜在来源,剖析了夫妻关系的矛盾冲突是孩子心理变化的关键,也让我们在面对自己的家庭时多了一些思考和解决冲突的想法。
当我们正视了自己的家庭环境中的问题的时候,学会真正地接受自己,并开始用平静地心态去改变,不把问题死磕在自己身上,可能结果会不一样。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