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读后感3500字

《大明王朝1566》读后感3500字!

作者:於屰

平衡,博弈,谨慎,三思——不仅是官场,每个人的社会旅途均要面对这些词汇。

一、平衡

对于嘉靖来说,他要做的,就是维持平衡,永远保证不让一方势力太大从而威胁他的地位。

在文官系统里,权利无论怎么分配,必然会出现一定的交叉,交叉的权利就会出现争议,他培植党派之间互相斗的结果,就是每个党派都无法完全制衡另外一个党派,最终具备拍板权和话语权的,永远都只能是皇帝一个,从而让所有人都要对嘉靖唯唯诺诺,战战兢兢。而嘉靖,也总是保持明面上的公平,让两个党派都无话可说。

嘉靖不可以没有严党,因为嘉靖需要让严党去帮他挣钱。嘉靖更不可以没有清流,因为如果全天下都是贪官就会民反,嘉靖需要清流去制衡下面的贪官,所以嘉靖在各个系统中都允许两个党派安插人手,从而防止下面的贪官越发的无法无天。清朝的和珅、纪晓岚、刘罗锅组合,也是如此,先养肥了和珅在宰杀,从而才造成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而在整个官僚系统里,嘉靖又用贴身的宦官和锦衣卫来制衡文官,文官一个两个都是不怕死的,包括主人公海瑞都恨不得猛骂皇帝求死来换一个名垂千古,而皇上被气的无可奈何的时候坏事又不能事事都亲自动手。于是这时候,能准确领会皇帝旨意的宦官系统就显得是无比的必要了,就像嘉靖对黄锦说的那样:朕用陈洪,用的就是他的狠,他的这种狠,没办法让吕芳做,也不能让你做。就算是皇帝不喜欢陈洪,但是陈洪能做承担一个别人无法实现的功能,那么对于皇帝来说,此人就是可用的。

——其实现实中就是如此,平衡永远是职场和官场永恒不变的话题,大到一个集团下面设置很多工作会部分交叉的副总裁,小到一个小组里设置一些工作会有部分交叉的专员。交叉就有争议,争议就需要最终决策,而领导只要把最终决策权永远控制在自己手里,就可以利用党争来实现有效的权力制衡。而同时,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领导又无法自己去操作,那么一个可以帮领导去做事的心腹就会显得很重要,如果一个领导的下面只有党争没有心腹,那么这个领导是无法驾驭这个局面的。党争+心腹,再加上明面上的公平,是驾驭一个组织系统的最常规操作。

二、博弈

嘉靖要平衡党争,那么党派与党派之间,就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博弈,也就是最常见的争权夺利。

所谓博弈无非是主要做两件事:1,做好自己派系的事情,祈求得到领导的认可,给自己加分。2,搞砸对方派系的事情,让领导对其失望,让对方减分。

博弈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棋子,海瑞是清流派的棋子,所以他可以在朝廷里横冲直撞还不会死无葬身之地,因为清流派需要一个人站在台前对顶严党,去顶皇上,说白了他就是一个替罪羊。可惜书中的海瑞始终都没有明白这一点,就算是谭纶和王用汲屡次点拨提醒他,做事一根筋的海瑞依然始终不明白。海瑞始终以为身边所有的一切都是由于他的正直,但是他并不知道,正直在官场和职场里面并不能很好的保护他,真正保护他的,是他背后一直在利用他的清流集团。

胡宗宪是严党一手提拔起来的,理论上应该是严党的棋子,可是胡宗宪身怀国家并不愿意和严党同流合污,同时由于胡宗宪恩师是严嵩,他也不可能站在朝廷清流那边,所以胡宗宪这颗棋子在这个局势中就始终显得让双方都无法把控。胡宗宪一步一步小心翼翼,既想保护好严嵩,又不想得罪清流派,同时又身系国家想为国家奉献自己的才华,他就在这种动荡的局势里面,谨慎的试图去处理和平衡各方关系。胡宗宪其实才是整个局势中最正直的一个人,可惜,由于他并不身在最高位,所以很多事情他也无法把控,但是相信所有人都会认可他的能力和衷心,这点无论清流、严党和嘉靖都心知肚明。

而清流这边和胡宗宪同一级别的赵贞吉,则明显就是一个只会打太极、只求自保和阿谀奉迎,但是却因为站正确了队伍而步步高升的人,他的能力清流派和嘉靖也心知肚明,所以嘉靖自始至终都没有完全认可他,赵贞吉能入阁,其实完全是嘉靖的一种平衡手段。

官场没有真正的善与恶,张居正和谭纶身为清流一代名臣,为了倒严也会置浙江百姓于不顾,希望浙江事情闹得越大越好,人死的越多越好,普通人在他们眼中都只是数字,他们想到的只有怎么利用这些负面事件来进行党争博弈,从这个层面来说,他们远远不如真正的一国之主嘉靖帝。

——其实现实也是如此,身在官场与职场,站正确队伍永远都是最重要的事情。在博弈中,每个党派考虑的都是自己的未来,如何帮助国家和为公司进步这一点只能排在第二位。读后感www.simayi.net同时在官场和职场中,也根本没有纯粹的好官和坏官,只有能吏和庸官。能吏事事自己担当,大力发展不停做事,自然造福了国家和公司,但是也会留下大量把柄。庸官事事打太极,处处自保不做事不求发展,自然会苦了国家和公司,但是也会换来一身清名,从古至今这都是一个无法平衡的现象,就算是当今社会也依然如此。

三、谨慎

谨慎包含着3个方面:

1.对上级,要时时刻刻仔细揣测他的想法,努力去在迎合对方的情况下表露自己的想法。

2.对同级,要时时刻刻保持提防,一是提防自己派系的人横冲直撞给自己埋雷,二是提防对方派系的人给自己挖坑。同时在领导面前还不能表现的太过于耀眼,太耀眼会招人妒忌,则有可能会被其他同级联合起来针对(比如冯宝),所以在同级面前一定要谦逊。

3.对下级,要时时刻刻小心他们的叛变,关心他们的情绪,维持着明面上的公正,还要经常推功揽过,并经常在上司面前提及他们,提升他们的存在感,为以后自己晋升时候提拔他们做铺垫。

徐阶和张居正,在三个方面都事事很谨慎,所以可以善始善终。

高拱,光对上级和下级谨慎,对同级不谨慎,最终上台后被张居正搞掉,告老还乡。

严世潘,对同级和对下级都不谨慎,结果身败名裂。

谨慎的同时也要做出成绩,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不是一味的打太极推搡,赵贞吉在三个方面都很谨慎,但是他的才能并没有受到任何人的认可,书中对他的评价也是大奸似忠。

——现实生活中,这三个谨慎里面,对上级的谨慎最容易,只要仔细揣摩上级心思,给领导汇报工作之前仔细斟酌就可以。难以做到的是对同级谨慎,因为往往觉得大家平日里级别一样,所以说话会口无遮拦,也不会太尊重对方,这会导致彼此之间产生隔阂,在关键时刻同级不会站在自己这边,所以平时对同级也要保持尊重和礼遇,维持好关系。而三个谨慎中最难最难做到的,就是对下级谨慎,因为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身居高位,所以对下级往往非常严苛毫不客气,这通常会埋下重大的祸根,日积月累可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平时对下级一定要多加关怀、平衡派系,而在工作中一定要维持公正、配置心腹。在汇报上一定要推功揽过,提升下级存在感。而在批评上,也一定要照顾对方的情绪,多采用三明治批评法,这些才是最难最难做到的。

四、三思(评论引用后修改)

《大明王朝》中最重要的就是说做官要三思:“思危、思退、思变,知道有危险就躲开危险,叫思危;躲到人家都不再注意你的地方,叫思退;退下来就有机会,再慢慢看,慢慢想,以前哪里错了,往后该怎么改,叫思变”。

李新频说要“高处思危,低处反弹”,“要维持处在高峰,比登高要花费更大的力气”。其实我们中的每个人,处于高处的时候,往往便得意还来不及,那还有冷静的头脑考虑其他的事情呢?

许多时候,我们把“登高“当成了目标,因为有明确地目标,所以工作起来当然努力。而一旦实现了目标后,便不知道何去何从了,这便是许多成功者昙花一现的原因。比如秦始皇,比如李自成,比如洪秀全。

工作,学习是这样,人的关系也是这样,当亲密的关系建立的时候,我们很多人便自以为不需要去维护了,其实,正是处在这种“高峰”上,彼此的期望值更大了,因此反而更加需要去维护。

所以说在高处要“思危”,什么是危,是客观环境变了,原来支持你的,现在可能成了你的竞争对手。原来不在意你的,现在开始警惕你,给你制造障碍;一句话,在于更多的眼睛在更近的距离关注你了。因此,在高处的人,往往很低调,高调的人总是死的快,比如太平天国的杨秀清,全家被杀光。

同时又比如前几年的碧桂园做了房地产百强第一后就爆了很多负面事件,杨主席就很后悔做第一,而原本的第一万科,现在的关注度则小了很多,闷声发大财。

因此,淡出所有那些关注你的人的视野,这叫“思退”

“退”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极大的担当。

退不仅仅是多受一些委屈,多一些忍耐,多一些低调,多一些礼下于人。而是要让每个关注你的人,都知道,你和他的立场与利益是一致的,并且要让对方明白,你不会影响到他的权利范围。

固执己见,只能让别人觉得你不可理喻,显示你的强势,只有让你加快下坡。

因此,懂得“退”的人,是有大智慧的人,也是最可怕的人。

退,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就是不要让自己总是生活在“众星捧月”的状态中,每天“觥筹交错”,“目不暇接”。而能让自己从这些纷繁复杂的事务中脱身出来,保持独立思考,冷静思考的能力。

因此,退下来后,再思考,这叫“思变”。

所谓变,就是何处何从,范蠡很聪明,勾践最终胜利的时候,要分给他半壁江山,但是,他却抱得美人周游世界。所以范蠡是历史上少有的有“善终”的良相。

思变,最关键的是,要综合形势发展,为自己选择进一步前进的道路,有此“三思”而后行,就可以游刃有余,努力维持好自己的人生。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本站内容纯属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处理)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