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你的逻辑脑》读后感3000字!
为什么有的人做事效率特别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厉害”的人,而有些人办事不分轻重,也不得要领,最后本来是一件简单的事却被搞复杂了,甚至是搞糟了,同样是做事情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成功只是结果,过程是作对N多事情,决断要超过竞争者,效率要超过竞争者,这些都需要方法,在《培养你的逻辑脑》中,作者就提到“成功=坚持+策略”,那么这里所说的策略就是通往成功的捷径。
很多人都知道“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会这样?这就需要知道一个模型:知识——行动——能力——成果,这4个关键要素,忽略哪一个,做的事就有可能变成难以跨过的坑。书中认为“思维模型”,即思考框架,是将知识工具化,运用这套框架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本书还讲述了个人成长的5大核心能力,分别是思维导图、公众表达、时间管理、高效成长、个人战略,用工具结合实战的方法,让读者能够真正的消化这些知识,也可以说这是一本非常注重实用的书。
一、思维导图,理清思绪的一把瑞士军刀:
在职场中思路清晰有多重要想必大家都知道,向领导汇报一项工作,说了半天领导不知所云,耽误领导时间不说,还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同时工作中和同事沟通也需要清晰的思路,表达方式不对,或是对方理解错误,都会造成损失,还有可能给公司造成损失。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工具来帮助理清思路,这个工具就是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可以辅助你的逻辑思维,迅速抓住问题本质,高效分析、解决问题。
1、思维导图的三个角度,了解和熟知思维导图的特性,掌握使用的技巧,有电脑网页版,还有手机版和平板电脑版,这些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在用途上可以分为工作分析,个人成长规划等。
2、思维导图工具的分类,市面上有很多不同公司推出的思维导图软件,这些软件都比较成熟了,我们可以先下载三四个,使用后找出自己使用比较顺手的,随时使用一些小的分析可以安装手机版,比较复杂的可以使用电脑端的网页版,比如百度脑图。
3、使用注意事项,思维导图的功能是让复杂的事变得简单,比如一项大型的活动策划,我们要首先找出几个关键点进行记录,比如场地规划、工作人员安排、商家合作要求、活动流程等,首先大分类要尽量简化,然后再具体细分。
二、公众表达,千里马靠腿、好汉靠嘴:
思维是语言的基础,公众表达自然还是离不开清晰的逻辑思维,公众表达简单来说就是让更多人知道,你是谁、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公众表达的意义是扩大你的影响力,世界上著名的演讲有很多,比如丘吉尔1940年的演讲,林肯1986年的演讲,马丁路德金1963年的演讲。
这些演讲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影响力,还改变了世界的格局,一次成功的公众表达,是用最小的成本,获取到最大的收益。
①分析目标受众,要让别人倾听你的内容,就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而是要对目标受众做精准分析,比如群体特征、性别、年龄段等,这样你的表达才能有针对性,才能被对方接受。
②提炼表达内容,说话首先要说重点,前三分钟一定先要让大家明白你要讲什么,而且语言要精练,如果十分钟过去了听众还没有明白你具体要说什么,那么即便下面说的很重要也会大打折扣。
③掌握技巧,一场好的表达就是一场精彩的表演,好的内容还要配合演讲者到位的肢体动作,而且控制语速也很重要,要让听众听清听明白。
三、时间管理,高效等于事半功倍:
关于时间管理的书籍市面上很多,这里就不过多介绍了,其中时间管理的本质是有限的时间内,先做最重要
且有价值的事,虽然道理很简单,但我们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那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方法一、列清单,有时候我们在前一天的晚上,会计划出第二天做什么,但到了第二天后,我们做着做着就把前一天的计划打乱了,甚至自己也搞不清前一天的计划都是什么了,这时候就需要提前列好清单,把要做的事情提前列在纸上,还可以是周清单和月清单。
◆方法二、克服拖延,有时候我们虽然知道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但会有意无意的拖延时间,比如一项工作要在周三上班时交,可我们直到周二晚上才开始动手,最终虽然是完成了任务,但质量上却打了折扣。
所以在接到任务之前,要计划好所用的时间,还要留出修改和调整的时间,最重要的是排除能够干扰我们工作的事务,记得国外有位作家,在准备写作前把自己的电脑全部拆了,搞坏了,这样自己可以静下心来专心写作,我们也可以在工作前,把手机关机,避免被打扰。
四、高效学习,超越别人的基础:
学习能力是很多能力的基础,我们要吸收更多的知识,就要提高学习能力,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能力,提高能力有哪些方法?
1)高效阅读,曾经有人做过统计,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喜欢阅读,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是知识多少的差距,你懂得理财,那么就超过了很多不懂理财的人,在财富上的管理能力,就更有可能成为有钱人。
提高阅读速度有很多方法,可以简单分为检视阅读和精读,根据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也可以结合两种方法来阅读,这样效率会更高,比如我们在拿到一本书的时候,不知道这本书适不适合自己阅读,可以先采用检视阅读,如果觉得里面的内容好,可以再慢慢的精读。
2)主题阅读,我们想学习一个技能,或是想对一个行业有所了解,这时候就可以采用主题阅读的方式,购买一些相关的书籍,然后再集中阅读,这样不仅记忆深刻而且效率很高。
3)知识输出,前面提到的两种方法都是输入,虽然有了输入,但这些知识不一定就是自己的,所以我们要把这些吸收内化后变成自己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输出,分享给别人,这样在分享的同时,我们就可以更清楚哪些是重点,还能重复一遍记忆。
五、个人战略,方向比努力重要:
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或者调整心态,几乎所有的工作都是枯燥的,要日复一日不停的重复,所以我们在找工作之前,要做好职业规划,比如自己喜欢哪个行业,或者是有什么爱好,这样在进入工作的时候,我们就会有动力,能够把这份职业做好。
当然我们有时候选工作是被动的,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调整心态,发现工作中的乐趣,从工作中不断学习,这样当我们取得成就的时候,自然就会喜欢上这份工作。
职业发展的更高一层阶段是打造个人品牌,就是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有了一定影响力后,工作岗位就不再是我们发展的瓶颈,职业空间也会更广阔的、更自由。
结束语:
俞敏洪老师曾经说过,能到达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两种动物,一种是雄鹰,一种是蜗牛,我们虽然大多数人做不了雄鹰,但可以做那只蜗牛,这样也能够达到金字塔顶端。
有了目标需要的是行动,不然就真成了“知道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一生”,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共同成长。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