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人间四月的天》读后感3000字!
这本书呢,是由散文,小说,诗歌,译文,书信来组成的,小说很值得一看,女子个性十分鲜明。
如果说李玫瑾是一个智慧女性,那么林徽因就是一个温柔的相信美好的女性。
最近我读书,太追求实用了,所以最有所得的是对真爱的定义。次之是对“美人”和“自我”的理解。
现下的爱情,简直是要疯,太廉价了,他们那种,在我心里,一直也配不上叫爱情。这次偶然看了译文《夜莺和玫瑰》,很是震撼。定义了真爱。真爱是难得的,珍贵的,神圣的,不朽的。
之前看圆桌派,有一位女嘉宾说,我绝对不能接受别人送我红玫瑰,太俗气了。可是我在想,如果她听过这个故事,肯定会对红玫瑰更加温柔一点。
刚开始是欢喜的爱恋,但是大多数都停于此,想起《倾城之恋》里的,为了恋爱而恋爱,欢喜是真,夹杂着白流苏权衡攀附,夹杂着范柳原的清醒戏谑也是真。直到战争爆发,两人才放开所有真正的相爱了一回。可大多数人,没有这样一个机遇。真正的爱情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又是那么的易碎。幸福我倒是经常看到,但是这么不朽的爱情,即使是在故事里,我竟然也回想不起来。梁祝?不,他们两个根本没经历过生活,不过是两个任性的孩子。《泰坦尼克号》其实我倒是感觉有点像真爱,真爱永恒的感觉,假如rose和jack一起死去,我就不那么相信这个是真爱,Jack叫rose好好活着,体验一生,就觉得很是真爱。有很多分析说,rose和Jack一起活下来可能会因为生活的琐碎反目成仇。不会的,Rose之后活的很好,很棒,Jack遇见rose之前也活得很棒。所以我不认为真爱经不起生活的琐碎。
我一定会在我小孩小时候给他讲这个夜莺的故事,但是我不会教他,只是当成睡前故事。所有的东西,教是教不会的,要亲身去经历。
好啦,再说回这本书,本来想在四月看完你是人间四月的天,也算应景。
四月底读完了小说部分,后来发现,只有小说很值得一读。后来相机一直没在我这儿,封面一直没办法拍,所以拖到了现在。
书信,散文,诗歌,就简短的写一写。
她的诗歌,由于诗文涉猎的少,文学素养也不好,所以觉得不怎么好,少时读席慕蓉的诗,倒是觉得很多读起来都十分入情入理,心弦共鸣。
书信散文就是让我更加了解林徽因,之前大学导员贬损过林徽因,大有我性情耿直,不是那种矫情绿茶可比的之意。我知道她是怎么理解林徽因的:就是那种,自以为是高高在上的女神,同时给许多人发信息,说我想你,然后是那种矫情的,像男人献媚取利并洋洋得意的绿茶。
不是,一点没有,她很尊重人的,不轻慢谁,尊重又理解人,我想正是这份尊重和理解,温柔和美好,才能让她收获那么多人的喜爱吧。对自己也很有要求,不想成为人妻生娃,了此一生。
其实偏见还是很好玩的,明明没去了解过,却相信自己的感觉,这是很无知的表现。说一说我对其他人的偏见,我就觉得陆小曼是一个沉迷享乐的人,李敖是一个狂妄的负心人,徐志摩,还有顾城,就是那种有才气的孩子,不负责。就感觉文艺圈的男的,不负责任的多,我顶看不上。印象里钱钟书很好的,人家这名字就很好,钱,钟书,哈哈哈。就觉得,洞悉这一切,还钟情于一人,偶尔还不拿架子,替自己的猫打架。这样的男人,很好的。诚实的面对自己现在的水平,喜欢就是喜欢,讨厌就是讨厌,我也说了,没有了解过这几个人,只是偏见。
我看林徽因给沈从文的信里有这样一句“十一月的日子我最消化不了,听听风知道枫叶又凋零的不堪,只想哭”我真感觉林徽因是一个幸运的女诗人,她有理解她的人,她可以自在的说,听风时我想哭。我不行的,如果跟别人瞎说,八成人家要拿你当神经病的。我同时也感觉我性格中也有诗人的一部分,不过冬天还好,我最受不了北京的秋天,偶然一阵,风吹起,你就知道秋天来了,最受不了那个味道,身边就想有更多的人,再多一点。我是不想这样的,诗人气质,一点点就好,再多就不要了,伤身。
我最爱的是她的小说。
之所以在思考“爱情”的时候选择这本书来再读,是因为,印象里依稀记得,书中有一个小丫鬟,说了一句“我对他们这样的当牛做马,他们对我好不应该吗?”这句话,我记了很多年,就觉得这句话是十分有自我意识的,并不是因为你对我好,我就欢欣雀跃忘乎所以,唯你是瞻。就觉得,挺自尊自爱的,有点像鸳鸯,也有点像简爱。可能我书读的少,现在也不想随便说我的观点,免得以后书读的多了,自己来笑话自己。反正这句话,就是我重读这本书的理由。
读了之后,那个丫鬟,是文珍,撕了害死了一个丫鬟的少爷送来的示好的扇子,后来又勇敢的逃离了主人的安排,和自己喜欢的人私奔。那句记了很久的话是“这个那个都待我好,可是我伺候够了,谁的事我不做一堆?不待我好,难道还要打我?”
四月,仿佛是13-16的女孩子,等我有了一个女儿,一定会在她13-16的时候,给她穿素雅娴静的一条小裙子,陪着她,或者是她陪着我,一起在公园里的树下读书。就还读这本《你是人间四月的天》。会跟她说,你看,文珍多勇敢呢。会说,你看,你跟绣绣一般的年纪呢,当然一天是读不完一本书的,我会在她睡觉前给她读钟绿的故事,开着台灯,读完,就点着她的小鼻子,问她,钟绿是不是一个大美人呀,我会亲她,会帮她关上台灯。
会觉得这样的生活很幸福,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享受这种,说是矫情也好,说是文艺也好的生活,所以,不要跟别人说,跟那些大人,你就说说菜价油价,说说孩子的成绩,他们才会觉得你是个好相处的正常人,你要是跟他们说上两句艺术和国际形势,他们保准认为你是个时尚人儿,但是你要是说,一进十一月,我就想哭,他们会把你当成不合群的怪人,最好也别轻易同别人说你爱读书这个事儿。
要是我幸运,就让我找到一个跟我一样的人,当我的老公,其他的人还好,要是另一半不理解的话,应该会很难受吧,最好是我和女儿在闹,他在笑。其实我妈就不能理解我的一些心情,她觉得我矫情,不过还好我爸能理解我,认为我有才情,偶尔帮他接一句诗,他也能有知音之感。
就觉得人生真的是一半一半的,既要风花雪月,也要柴米油盐,也觉得林徽因就真的平衡了这种关系。我也要这样,努力的工作,让我的小姑娘,也要有“芝”一样的可以选择的空间,可以去选择留学,我说的是选择,给她机会,给她引导,不为她做决定。
然后就是觉得,真的是差距很大,进步空间很大,也实在感叹,家族的进步只能一步一步的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真的很感恩,父辈为我们做的一切。怎么说呢,觉得自己知识匮乏,也觉得拥有不同资本的人的观念真是天差地别,而且难以打破。
一直回想起高中的高频话题作文,平凡和平庸。当时年纪小,现在却是更有心得,人这一生,可以平凡,但是不可以平庸,哈哈哈,最近这几篇,这个简直是主旋律了。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