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遗憾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Bob已经不在了,昨天又看到消息说Bob的去世其实并非自然老死,而是遭遇车祸,这的确是令人伤心的事情,Bob以这样的方式告别这个世界令人难过,对它的各种赞誉和哀悼自不必多说——“再也不会有这样的一只猫,再也不会有了。”
我在翻这本书的时候也顺便看了看关于Bob许多书下留言的书评,除了赞扬Bob可爱之外,有些书评很有意思,比如说Bob的主人Bowen如果没有这只猫也会让自己的生活步入正轨,因为他“做任何决策都毫不犹豫”。对于这样的观点,我其实是非常不赞同的。生活不易,幸福的生活如果只是一个或几个“好的品质”就能获得,那也未免太过理想。而作为外人站在后来者的立场上去看这段故事,我觉得一些带有事后诸葛亮性质的傲慢其实是对Bowen和Bob很大的不尊重。
我看这本书一个相当大的感触是在英国,整个慈善是一个体系。对于英国人来说,慈善是深入骨髓的事情,很多商店博物馆门口都放着有募捐箱,英航的飞机在落地之前还会有机组成员满飞机地鼓励乘客们宣扬“捐助零钱帮助受苦人”的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如Bowen这样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是可以找到一些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去获得帮助的,他可以找到地方给Bob做免费的绝育手术,可以找到“爱猫慈善中心”给Bob一套舒适的牵引绳(虽然这也要花费13英镑),还可以去伊斯灵顿的蓝十字中心给Bob植入芯片和做身体检查,这些机构的收费已经比商业机构便宜许多,但Bowen也还是觉得很贵(比如植入芯片的15镑就要分好几周来付款)。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慈善理念深入人心的结果,不然这些机构在寸土寸金的伦敦实在是很难维系下去。
这本书的后半部分,Bowen不能再去卖艺了,转而去卖大志杂志(BigIssue)。这个杂志的内容涵盖时尚,科技,生活等各个领域,但它的销售者是弱势群体,包括无家可归者,失业者等等。在《遇见一只猫》这本书里,Bowen从销售代表这里以1英镑买一本杂志,再以2英镑卖出去,差价的1英镑就是自己自力更生的酬劳。在2016年的时候,大志杂质的售价似乎已经到了2.5英镑,而销售者的进价是1.25英镑了。事实上,这本杂志的整套商业模式在整个慈善体系中是有着巨大的影响,《大志》的创始人约翰·巴德(JohnBird)自己也经历过流浪街头的时光,真切地感受过遭遇世人冷眼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他说,“施舍是捐赠者良心的体现,但从长远来看,却并没有改善乞丐们的困境”,“因为施舍同时也就是剥夺,乞丐的自尊、希望和独立性都随着施舍而逐渐丧失”。考虑到人是需要自尊的,巴德在20世纪90年代创立了这本杂志。
我们应该注意的是,改变Bowen生活的其实是他去售卖《大志》杂志,而《大志》杂志又是一个有慈善情怀的商业机构。《大志》没有忽略其作为一本杂志所应具有的市场竞争力,它希望读者购买杂志是因为喜欢杂志的内容,而不仅仅是帮助他人的爱心消费,所以,从编辑团队的专业性到内容素材的丰富性,《大志》都尽量使自己处于同类杂志的领先水平,甚至威廉王子,贝克汉姆等名人也会接受这本杂志的专访。可以说,正是这种商业的持续造血功能支撑着《大志》“助人自助”(helppeoplehelpthemselves)的愿景与使命。而在本书截稿的最后一章,Bob被命名为《大志之猫》,这只猫在一生中也不少次登上大志杂志的封面,这就是“助人以自助”很好的诠释。我一个友邻说,Bob成了网红猫以后,他在8年前还特意去过CoventGarden想去看Bob但没看到,大约那会儿Bowen和Bob的生活已经改善,没必要在那里卖艺了吧。的确如此。
所以,只要有利益输送的地方,当然也包括慈善,建立一个成熟稳定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大志杂志,Bob和Bowen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想必会困难许多吧。慈善,并不是光有善心就可以的。关于这一点,来自弱势群体的Bowen在书中描述了他对许多“慈善活动”的看法,摘录下来是非常有意义的(本书第16章,天使区的中心)。
“再次声明,我对这些需要善款的问题深表同情,例如非洲贫困,环境污染和动物福利。这些都是好事,我们应当为其募捐,只是我多次听说募捐者把善款揣进自己口袋的事。如果这是真的,那我真的对他们同情不起来。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没有资质证明或鉴定证书。如果仔细看他们脖子上挂着的工作证,你会发现有些根本是孩子过家家的玩具,看起来十分业余。”
Bowen的一番话让我想到了自己看过的一篇揭露二手衣物市场黑幕的文章,也是写在伦敦的事情,这里面提到了所谓的Hiddenprofessionalism,不但如此,作者明确指出,读后感www.simayi.net二手衣物的大部分都流向了非洲,而这些国家本来就没多少像样的工业,这样的工业制成品涌入他们国家会导致他们的纺织业破产,民众无以为继,反而更加堕入贫困的深渊。事实上,帮助弱势群体,才不是有善心和给钱那么简单呢,最重要的是有没有给到平等的机会,有了均等的机会之后,人道德中向善的一面才有可能被激发。
Bowen在书里也提到了一些“自以为正义感爆棚的慈善团体缠着别人,让路人不堪其扰”的事情,Bowen也同这样的人辩论过,并指出“他只是想为gapyear挣点零花钱,而Bowen在这里售卖杂志却要挣钱养活自己和Bob”,于是那位道德正义感爆棚的家伙终于闭嘴了。人间啊,善心总是不缺的,但比善心更匮乏的东西是理智。
所以,Bowen和Bob最后可以一点点改善自己的生活,他们的努力和执着令人感动,但我们也不要忘了整个社会,特别是非官方慈善体系的重要性。说这些一点都没有贬低个人努力的意思,只是在“个人努力未必有回报”的世界上,当努力有了回报时,要懂得谦卑和感谢自己的幸运,感谢每一个不离不弃的朋友,如此而已。
我去年年底也开始养一只流浪猫,我把他叫做淘淘,和Bob一样,淘淘也是一只橘猫,这本书同名的电影里说“橘猫有钢铁般的意志,它是比人类更好的朋友”。这半年多来,淘淘和我互为宠物,我在敲字的时候,淘淘就趴在桌子上呼噜呼噜地陪我,有时候觉得无聊了就轻轻咬一下我的手,希望我陪他玩。这几天,我有的时候会跟淘淘说Bob的故事,我说,你有一个叫Bob的哥哥,他刚去喵星,他是一只非常非常好的猫。淘淘呢,在我说这些的时候也不知道听懂没有,在我敲下这些字的时候,他有时候歪着脑袋看看我,继续趴在椅子的羊皮垫上呼噜呼噜地假寐。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