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大利刑侦笔记》读后感3000字

作者:yasha001

前两部《侯大利刑侦笔记》都被我在书评中狠狠地批评了一番,这最新的第三部出版实体书了,必须继续品评。先说结论:前两部中的一部分不足得到了改善,但网络爽文的感觉仍然存在,甚至进一步暴露了作者写作时的缺陷。

系列永远不变的封面

与前两部相比,这一次在实体书出版时虽然还是没有对内容进行修订,但至少对网络连载版中出现的一些校对上的错误进行了改正。例如关于王永强案的受害者李晓英,网络连载版上名字写错成李晓玲,这一次总算在实体书中改过来了。

第三部中对警察的描写比起第二部有着很大的进步。一是通过重新启用朱林这个人物,让他当了专案组组长,通过他的一些言行举止让读者了解到更为接地气更加真实的警察走访办案的方法,扭转了第二部中其他警察毫无作为的印象,颇有一点重新回到第一部李超还在时的情景。二是塑造了一些新的警察形象,例如退休公安老马,在侯大利等人案件陷入僵局的时候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不再全靠侯大利一人。同时,也凭借这一形象,既展示了前两部中没有正面描写到的警察退休后的普遍心理和对曾经当过警察的自豪感,也表达了对这些为人民的安居乐业奉献了一生的普通民警的崇高敬意。

本书还有另一个优点,就是借用书中的角色,对当代国内的一些现象进行了讽刺。例如描写秦力由于要盯梢黄大磊和吴开军,在他们家附近买房子,由于黄吴两人生意越来越大多次搬家,他也只能跟着搬家,结果每次搬家都卖掉以前的房子,反而赚了大钱,这真是对目前国内房地产泡沫化的莫大讽刺。

而我在前两部书评中提到的无数次重复描写侯大利面对流水要吐、重案大队人员喜欢重复表达比不上专案组等老问题稍微收敛了一点。但作者喜欢穿插床戏这点一点都没有改善,反而越发过分,不仅是田甜多次主动求爱,连一些配角或者反派都一定要增加欢爱情节,甚至还有秦力“罕见地主动求爱。接连三天时间,老夫老妻都在做爱。”这样的文字。这些都是毫无必要的垃圾文字,不仅无法表达任何情感,还只会让读者厌烦。

第三部的故事主要是围绕着如何最后一桩十五年前的悬案丁丽案展开的。在关于如何突破丁丽案十五年没有任何线索的这个难关上,作者为了使剧情按照自己的大纲进行下去,强行让侯大利开挂的写作手法只能让我充满无奈地说一声:你是作者,你说了算。作者把侦破想得太理所当然了,只要候大利一发话,他认为哪几个案件有关联就会有关联,然而前期的文字中根本没有足够的线索让读者觉得可以并案,完全是主角一张嘴决定故事走向,这不是把读者当猴耍吗?

例如发现凶手的精斑这一丁丽案最重要的证据,怎么侯大利重新查找当时保存的证物就找到了十五年前在运动服衣袖里的精斑?合着以前的技术人员全都是废物?就凭候大利一句“我觉得有精斑”,就真的出现了埋没十五年的精斑这个重要线索?作者是黄学研究得太好了吧?把“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发挥到淋漓尽致。

后面排查丁丽案凶手嫌疑人的时候,侯大利又是非常突兀地把丁丽案和十五年前丁晨光的产业扩张联系了起来,这样写真的好吗?十五年前办案警察做的第一步不应该就是排查家属是否与人结怨或者有利益纠葛吗?丁晨光十五年前没把他认为有嫌疑的名单给警察?这些疑问作者都没有解释,摆明了对读者说:反正后续剧情会告诉你真相就是这样的,我也没想好怎么让主角发现真相,那就当成他有天启算了。

再举个例子,候大利听说他认为的丁丽案嫌疑人黄大磊和黄卫案中涉黑人员吴开军是老乡,就觉得是重大线索,这也是从结果倒推回来的想当然写法。且不说丁丽案本身就是在当地发生的案件,凶手是本地人的可能性最大,而吴开军也是本地人,当然是老乡,单独听说是老乡有什么问题呢?但书中给出的真相还真的就是侯大利说的两人早就认识还共同犯了罪。既然这样,那为什么不让侯大利通过走访发现这条线索,而是要先写侯大利发现了线索再去走访求证呢?

以上的例子可以把本书的推理方法简单归结为:因为真相是A,我凭A推理得到了线索B,再去求证B是真的。这里作者颠倒了因果关系,以果为因,才会让我觉得作者太想当然了。正是作者这种写法让我觉得这部作品不是好的文学作品,只是一部开挂网络爽文罢了。

书中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缺点,那就是毫无意义的段落太多,例如田甜因为和候大利谈恋爱被调离了专案组,换了王华进来。不就是换人吗?读后感www.simayi.net作者偏要对王华坐候大利车的时候坐在了副驾驶座上发表一通感想,还说不如田甜知冷暖。废话,这两人能一样吗?一个是恋人一个就是同事,作者放到一起说,是要让王华也爱上候大利?笑话!其次作为搭档,王华坐副驾驶座又哪里不对了,值得写这些废话吗?写了这些话只让人觉得候大利的思想混乱,一会儿拒绝一会儿接受的。拜托,这些连载时凑字数的话能不能全删了?

但同时,有些应该多加几笔的地方却没有细说。例如本书中出现高平顺这个名字的时候没有说明一下他就是杀死黄卫的凶手。在这之前,这个名字只在第二部描述黄卫死亡的时候出现过一次,绝大部分读者即使是三本书连着看的,也记不住有过这个人。因此这里需要作者稍微描写一下高顺平,但作者就是不写。明明作者连第三部中才登场的退役警犬旺财,差不多每次出场作者都会提及一下它是代替死去的警犬大李来到专案组的,住在刑警老楼。一个比较重要的线索人物连一只狗的介绍都不如,实在是无语。

另外,书中一些小地方也让我觉得作者太没有生活常识了。例如书中说宁凌在配侯大利妈妈打麻将的时候说起王永强案的性虐情节,这个闲聊也太重口了吧?谁陪父母辈打麻将会说这些呢?你说改一下变成田甜单独安慰宁凌的时候她再说出来不更好?

再例如杜强交代丁丽案时说为什么要杀丁丽,是由于她“躺在床上嘲笑杜强,说就这点本事还强奸。”作者对丁丽的设定是个富家女,面对歹徒不但不害怕,还写得像风尘女子一样,这是让读者对作者大人你生厌呢?还是想表现丁丽富家女不知好歹呢?你前面的人物设定到哪去了?

包括书中最后滕鹏飞这个新角色也是莫名其妙,老是想到候大利是田甜的未婚夫就心里不爽,为什么啊?难道这是作者为了下一部让候大利和滕鹏飞起争执留下的伏笔?作者的思维简直绝了。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在本书末段,候大利提出的把秦涛调到农村地区银行网点唐河分理处,以便引诱杜强出现的方案有经过大脑吗?你前面这么多警力守着都没见到杜强露面,把秦涛调动一下然后张贴个布告或者在论坛上发布消息就能让杜强知道?杜强会到银行布告栏来看通知?杜强是能上网?两者都不会啊。如果说张贴了布告杜强会来看,那就只能说明杜强平时也经常来看,但现在显然没有。如果杜强能通过网络知道银行人员工作调动,那就是有网络的地方,前面说他是到山里了,哪里来的网络?后文中直接就说杜强得知秦涛来到了唐河分理处,他怎么知道的?未卜先知的吧?作者就只会糊弄过去。写刑侦小说就像做刑侦工作一样,不能疏漏一点细节,读者都看着呢。

关于田甜牺牲这一段写得真是毫无逻辑,强行写死。关键写死就写死吧,还出现了前后文的逻辑错误。前文中写到“解救组全副武装,每个队员都穿有防弹衣。”后文中又写到“老唐和田甜躯干中弹,血肉模糊。”难道田甜还不算解救组的人?防弹衣是摆饰还是这里讽刺了公安机关内务部门的廉政问题?其实,在把田甜这个法医送到一线参加打拐专案组就已经是莫名其妙的工作变动了,有这个必要吗?法医多稀缺啊,没有领导会进行这样的人事安排,只有作者的恶趣味罢了。

由此引出我对第三部最大的吐槽:为了满足作者自己的创作恶趣味,把田甜给强行写死,这是对读者的不尊重。看过作者其他作品的读者,都知道小桥老树的作品男主一律姓候,女主(或者说能和男主终成眷属的人)一律姓张。候是作者妻子的姓,张是作者本人的姓。你写书何必一定要秀你自己的恩爱呢?《侯卫东官场笔记》里的侯卫东和张小佳,《侯海洋基层风云》里的侯海洋和张晓娅,《侯沧海商路笔记》里的侯沧海和张小兰,无不例外。这不,在本书最后已经写明了心理专家张小天要到江州来,即将和候大利见面。预祝侯大利和张小兰百年好合吧。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Powered By 百家笔记网(本站内容纯属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处理)

赣ICP备2020013781号 Copyright https://www.simayi.net .Some Rights Reserved.